最近,我就琢磨着怎么让手里的钱能生点钱,你知道,放着也是放着。听人说现在搞“内需”的挺火,觉得咱们国家自己内部消费这块儿潜力大,就想着找找看有没有相关的基金产品。
然后我就动手查查。先是在那些理财软件上搜,输入“内需”相关的字眼,出来一堆。挨个看看,这个上投摩根内需动力混合(377020)就跳出来。名字听着挺“内需动力”,感觉挺有劲儿的。
我的初步解过程
找到代码377020后,我就开始仔细看它的资料。第一步嘛总是先看看基本情况。
- 类型: 看到是“混合型”,,那意味着它不光买股票,可能还有债券什么的,风险和收益比较适中,标签上写着“中高风险”。
- 净值: 我看的那天,单位净值是零点六零几(0.6096),旁边还标着个小小的跌幅(-0.23%)。心里咯噔一下,想着最近好像表现不太行。
- 近期表现: 不死心,又拉长点时间看,那个“近一年收益”显示是负的(-1.33%)。这就有点让人拿不定主意,按说内需应该是个长期向好的事儿,但这业绩……
然后我就习惯性地去翻翻相关的讨论区或者资讯。嚯,发现不少人也在说这个基金,有的人好像亏不少,抱怨挺多的,甚至有人直接点名基金经理(杨景喻),说希望换人。看到这些,我心里就更有数,看来不是我一个人觉得它最近表现一般。
我的思考和决策
这就让我有点犹豫。你说这“内需”,大方向我觉得没毛病,咱们这么大个市场,老百姓过日子总得消费,长期看肯定是有机会的。但这具体落到这个基金上,看它最近这净值走势,还有那些评论,确实让人有点担心。
我当时就想:
- 是不是现在市场整体环境不导致它也跟着跌?
- 还是说基金经理的策略或者选股出问题?
- 或者说,“内需”这个概念虽然但真正转化成投资收益,可能还需要时间,或者说这个基金没抓对路子?
你看,虽然名字叫“内需动力”,但实际操作起来,好像动力不太足的样子。历史业绩那块儿,虽然有些资料说以前(比如几年前)还行,但咱投钱,肯定更关心现在和未来。
的行动(或者说,没行动)
综合看下来,虽然“内需”这个主题我还是挺看好的,但对于上投摩根内需动力混合(377020)这个具体的基金产品,我当时的判断是得再观察观察。
我做啥?
也没干啥特别的,就是把它加到我的自选观察名单里。没急着买进去。想着先放一段时间,看看它后续的走势,看看净值能不能稳住,或者有没有啥新的公告、持仓变化啥的。毕竟市场是动态的,基金也是,不能一锤子买卖。
这事儿给我的体会就是,挑东西不能光听名字好听,或者概念时髦。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实在在的业绩和表现上。还得自己去扒拉扒拉数据,看看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判断,再做决定。不能脑子一热就冲进去,不然可能就成“接盘侠”。反正我现在的策略就是,多看少动,搞明白再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