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个茅台镇的酱香酒,一开始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就是听个响,感觉挺神秘,挺高端。真正自己开始琢磨这事儿,还是前几年,有次跟朋友吃饭,他拿来一瓶说是茅台镇弄来的,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大牌子,但号称是当地老师傅自己酿的。
那次喝着感觉,诶?确实有点不一样,那个香味挺特别,跟以前喝的浓香、清香啥的都不是一个路子。这就勾起我的兴趣了。那时候刚好手里有点闲钱,就想着自己也研究研究,搞几瓶尝尝。
一头扎进“酱香”坑
一开始真是两眼一抹黑。 你上网一查,嚯!茅台镇的牌子那真是多如牛毛,什么这个坊那个庄的,看得人眼花缭乱。什么“坤沙”、“碎沙”、“翻沙”,还有那个挂在嘴边的“12987”工艺,听着都挺玄乎。就喜欢自己动手试试。索性就从几个网上听着名气还行,但又不是最贵的那种牌子开始买。
前前后后,我大概试了这么些:
- 朋友推荐的几个小作坊牌子,说是性价比高。
- 网上销量看着不错,评价也还可以的中等价位的。
- 还有一两次咬咬牙,买了点名气比较大的,想对比一下到底差别在哪儿。
这过程怎么说,跟开盲盒似的。有的,确实不错,喝着顺口,酱香味也足,第二天头也不疼。有的,就感觉差点意思,要么是香味不对,要么就是喝着剌嗓子。还有的,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喝起来也就那么回事,感觉钱花得有点冤。
瞎折腾和一点体会
我还记得有一次,听人说有个牌子叫啥“肆拾玖坊”的,说是新起来的,搞得还挺像回事。正好有朋友也提了一嘴,我就弄了两瓶。喝着感觉还行,但要说多惊艳,好像也没到那个地步。后来又试了试别的,比如一些老牌子,像什么“怀庄”之类的,感觉各有各的特点。
折腾了一年多,酒是喝了不少,钱也没少花。最大的感受就是,这茅台镇的酱香酒,水确实深。你光听故事、看广告,没用。必须得自己亲自尝。 那个所谓的“12987”工艺,听起来很厉害,但真正有多少是严格按那个来的,咱也不知道。可能很多小厂子也是这么宣传,但实际做起来可能就走了样。
而且我发现一个事儿,就是很多时候,价格跟品质不一定完全成正比。有些名气没那么大的,可能就是踏踏实实酿酒,味道反而不错,价格也实在。反倒是有些过度包装、营销做得响的,你花了高价钱,买到的可能大部分是牌子钱。
最重要的,还是得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 别人的推荐只能参考,还得自己说了算。酱香这东西,有人喜欢它那个独特的焦糊香,有人就接受不了。这跟喝茶、抽烟一个道理,是个很私人的体验。
现在的我
现在嘛我对茅台镇酱酒算是有了点自己的谱。不再像以前那样,听风就是雨,看见个新牌子就想试试。家里常备的,也就那么一两种,都是自己喝着舒服、价格也能接受的。有时候朋友来了,开一瓶,聊聊天,挺
至于那些天价的,或者故事讲得特别花哨的,我一般就敬而远之了。咱普通老百姓喝酒,图的就是个舒坦。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个味儿,比啥都强。这趟“酱香”浑水,算是趟明白了点儿,也算没白折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