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20年那会儿澳元那个跌法,真是印象深刻。我记得年初好像还四块八、四块九的样子,结果没多久,特别是三月份那阵子,哗一下就掉到差不多四块钱出头,真是看着都心惊肉跳。
那时候我正好有点事儿需要用到澳元,家里小孩在那边读书,得定时打点生活费过去。汇率一掉,按理说是好事,换同样的澳元,人民币花得少嘛但心里又犯嘀咕,这玩意儿会不会一直掉下去?还是说,这就是个底儿,该反弹?
当时我就琢磨这事儿。
身边也有朋友在聊,有的说澳洲经济不至于那么差,疫情控制住总会好的;也有的说得看咱们这边,咱们需求大,铁矿石什么的买多,澳元就能起来。听着都挺有道理,但谁也说不准。
不太信那些复杂的分析,就喜欢凭感觉,再加点实际观察。
- 我先是看看澳洲那边的疫情控制情况,新闻里报的,感觉好像慢慢在好转,没那么恐慌。
- 然后就是瞅着那个汇率走势图,确实跌得够狠,感觉跌破四块一都难,像是到个坎儿。
- 再想想孩子的学费生活费总是要给的,早晚都得换。
我的实际操作过程
想来想去,我就决定动手。也不是一下子全换,我这个人比较稳(就是有点怂),怕判断错。
我是这么干的:
大概在四块一、四块二那个区间徘徊的时候,我先是去银行问问,又在手机上找几个能换汇的平台看看,比较一下哪个方便,哪个手续费低点。那时候换汇不像现在这么方便,还得填不少东西。
我先试着换一小部分,够孩子一两个月用的。当时就想着,就算它继续跌,我也认,至少锁定这部分的成本。如果涨?那后面要换的就等等看。
然后就是等。
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都会瞄一眼汇率。看着它有时候往上蹦跶一点,有时候又掉回去一点,心里也跟着七上八下的。差不多到年中,大概五六月份之后,感觉风向有点变。
慢慢地,澳元确实开始往上走,虽然走得不快,但那个趋势是向上的。从四块二、四块三,后来慢慢爬到四块五、四块六。这时候我才把后面需要的钱给换。虽然没换在最低点,但比起年初那会儿,还是省点。
到年底再回头看,澳元确实回升不少,好像都快接近四块八。虽然中间过程挺磨人的,但总算是应那句“会回升”。
这事儿给我的体会就是,这种预测,一半靠分析,一半也得靠点运气和胆量。抓住自己能看懂的机会,分批操作,可能比赌一个最低点要稳妥得多。反正我就是这么过来的,算是一次挺具体的实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