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琢磨着看看新凤鸣这票,听说讨论挺热闹的,就想着去它的那个股里头潜潜水,看看大家都在聊
我就打开常用的那个炒股软件,找到新凤鸣,点进它的股。嚯,刚进去,信息一下子就涌过来,各种帖子,刷刷地往下滚。
第一步:就是先瞎逛逛
我没啥特定目的,就从上往下随便看。有的帖子标题就很激动,说什么“底部到,兄弟们冲!”;有的,就比较丧气,抱怨“怎么又跌,亏麻”。感觉就像个大菜市场,啥声音都有。
看到一些帖子在分析,说什么基本面怎么怎么样,未来前景如何如何。也有不少人在那儿贴自己的单子,要么是赚钱嘚瑟一下,要么是亏钱求安慰。
第二步:重点看看争论多的帖子
逛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些帖子下面盖楼盖得特别高,明显是大家吵起来。我就专门点进去看这种。真有意思。
- 有人说:“看这走势,明显是主力在洗盘,拿住,别被甩下车!”
- 马上就有人反驳:“还在做梦?没看到都破位吗?赶紧跑!”
- 还有人拿出公告说事儿,比如那个什么回购注销的,有人觉得是好事,有人觉得是“毛毛雨,没啥用”。
- 关于市盈率,利润这些,也是各有各的算法,各有各的看法,感觉谁也说服不谁。
我就在那儿翻评论,感觉就像看戏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第三步:尝试理解不同的心态
看多,我就琢磨这些发帖的人都是啥心态。感觉大致能分成几类:
坚定看多型: 不管股价怎么跌,都觉得是暂时的,坚信公司基本面没问题,迟早会涨回来。这种人就喜欢喊“加仓”、“拿住”。
悲观泄气型: 可能被套牢,或者刚割肉,看到跌就更难受,看到涨就拍大腿。发言通常比较情绪化,抱怨主力,抱怨公司。
技术分析型: 喜欢画线,看指标,分析 K 线图,说得头头是道,但好像预测准的时候少,被打脸的时候多。
纯粹路过型: 看到热闹就进来掺和一脚,发表点不痛不痒的评论。
我的感受
整个看下来,我自己的感觉就是,这股确实是个情绪放大器。涨的时候,一片欢腾,好像马上要财务自由;跌的时候,又一片哀嚎,感觉天都要塌。
信息很多,但噪音也很大。很多发言没啥营养,就是宣泄情绪或者互相抬杠。真正有价值的分析,得自己费劲去淘,还得辨别真假。
我实践下来的体会是,偶尔看看,解下市场情绪还行。但真要拿这里面的信息做买卖决策,那风险可太大。很容易就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跑,今天看多明天看空,搞得自己心态也乱。
看完之后,我还是关掉APP,觉得这玩意儿,参考下就行,最终还得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能别人说啥就是不然亏钱都不知道找谁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