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东西——中证指数500的成分股。一开始我也挺懵的,老听到这个指数,但具体是里面都有哪些公司,一直没太搞清楚。所以我就花了点时间,自己动手去研究了一下。
我琢磨着,这500家公司是怎么选出来的?
我就去查了查,原来这事儿还挺有讲究的。简单说,就是先把整个A股市场里所有的股票拉出来排个队,按公司大小(也就是市值)来排。
然后,先把最大的那300家公司(就是咱们常说的沪深300里的那些)给刨掉,再把剩下股票里头,按大小个儿排,选出排在前面的那500家。这么一弄,这500家公司就组成了中证500指数。
这中证500里的公司,不是最大个儿的那批,也不是最小的那批,算是排在中间的、规模也还不错的那么一群。 能进这里的,基本也不是啥小作坊了。
那这500家里头,大概都是干啥的?
搞明白了怎么选出来的,我就更好奇了,这500家公司主要都分布在哪些行业里?是不是跟沪深300那样,好多都是银行、保险啥的?
结果我一看,还真不太一样。中证500里面,感觉更“杂”一点,或者说更偏向一些新的方向。
- 我看了一下,材料行业的公司占了不少。
- 然后就是工业制造这块儿,占比也挺高。
- 还有像信息技术、医药生物这些,感觉是现在比较热门或者说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在里面也占了不小的比重。
跟沪深300那种传统大蓝筹的感觉不太一样,中证500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代表着中国经济里那些正在快速成长、或者说属于“新经济”范畴的企业。
搞清楚这些有啥用?
对我自己来说,搞清楚这些成分股的构成,主要是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市场。以前看大盘,可能就只盯着沪深300,觉得它就代表了整个市场。但实际上,中证500这部分中等规模的企业,它们的表现和行业分布,也反映了经济的另一面,特别是那些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的状况。
了解了它的构成,就知道这个指数的涨跌大概是由哪些类型的公司在驱动,看市场的时候就能多一个观察的角度。比如说,如果看到中证500表现不错,可能就意味着市场上那些中等规模的、偏成长的公司最近比较受关注。
反正,这就是我这回自己动手去了解中证500成分股的一个过程记录。从一开始的不清楚,到自己去找资料看它是怎么选出来的,再到分析里面大概都是些什么行业的公司,明白它大致代表了市场的哪一部分。整个过程下来,感觉对市场的理解又清晰了一点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同样有疑惑的朋友有点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