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就跟大家唠唠我跟“金亚科技”这档子事儿扯上点关系的一段经历。我不是说我买了它的股票亏钱了啥的,那倒没有,算是运气主要是这公司后来出的事儿,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瞎折腾的一段过程。
想起金亚科技,就想起那段瞎忙活的日子
那是好几年前了,那时候我还在折腾一个小项目,不是啥大事儿,就跟几个朋友搭伙搞点东西。当时也是一门心思,觉得这玩意儿前景不错,能搞头。我们那个领头的人,跟金亚科技那个老板周旭辉有点像,特别能说,特别会“画大饼”。天天给我们开会,说市场多大多大,我们技术多牛,明年就能盈利几千万,后年就能准备上市了。
那会儿真是热血沸腾!天天加班加点,觉得未来一片光明。为了达到他说的那个目标,我们也是想尽了办法。比如说,客户那边明明还没确定意向,他就让我们先把合同模板做出来,数据填得漂漂亮亮的,说是“内部模拟演练”。还有,为了让早期的“用户数据”好看点,我们内部人员,加上七大姑八大姨,都注册了好几个账号,天天上去假装活跃。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操作跟后来爆出来的金亚科技干的事儿,什么虚构客户、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是我们那会儿规模小,没到上市骗钱那一步。
过程中的一些不对劲
在搞的过程中,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主要有几点:
- 数据对不上:每次开会说的数据都很好看,但我们实际操作中感觉到的用户反馈和市场反应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问领头的,他就说,“统计口径不一样”,“你们看不到全局”,“要相信战略眼光”。
- 回款特别慢,甚至没有:号称谈成了几个大单子,但钱总回不来。理由五花八门,不是客户流程长,就是财务在走账,反正就是没钱进账。
- sürekli değişen yönler (sürekli değişen yönler): 今天说往东,明天看西边热闹又说往西。缺乏一个稳定的发展方向,感觉就是追着热点跑,哪个概念火就往哪个上靠。
当时年轻,经验不足,虽然心里犯嘀咕,但总觉得是不是自己格局小了,看不懂大佬的操作。加上大家都在埋头干,也不好意思泼冷水。
的结局和反思
结果?可想而知。项目搞了一年多,钱烧得差不多了,饼也画不下去了,就稀里糊涂地散伙了。我,白白浪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和精力,啥也没捞着,还弄得挺疲惫。
后来几年,当我看到金亚科技从上市到造假曝光,再到退市,特别是看到它那些虚构收入利润的手段时,我心里真是“咯噔”一下。太熟悉了!那感觉就像是看到了我们那个小项目的“放大版”和“升级版”。
这件事给我的教训挺深的。就是不管别人把故事讲得多好听,把饼画得多大,最终还是要看实实在在的东西。数据是不是真实?业务逻辑是不是跑得通?现金流是不是健康?这些才是根本。像金亚科技那样,靠着虚假的繁荣上市,最终肯定是要栽跟头的,还连累了一大批相信它的人。
我现在看任何项目或者机会,都比较谨慎了。先把底裤扒干净,看看是不是真的有料,而不是光听表面吹得多响亮。步子稳一点,慢一点没关系,至少不会像金亚科技那样,摔个大跟头,啥也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