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脑子里老琢磨一个年份,2057。也不是啥特别的日子,就是偶然看到一些说法,说到了三十多年后的一些事儿,尤其是咱们国家到时候会是啥样。
也没太当回事儿,未来那么远,谁说得准?但后来闲着没事儿,就自己瞎琢磨,也顺手在网上扒拉了些信息瞅瞅。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有点想法了。
有文章说,预计到那时候,咱们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会达到一个峰值,可能得有四个多亿!占总人口差不多三分之一还多。你想想,满大街走过去三个人,就有一个是老大爷或者老太太,这场景还挺……挺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
这数字让我琢磨了好半天。2057年,按我现在这岁数算,到时候也妥妥是老年人队伍里的一员了,搞不好还是需要别人照顾的那种。那时候我孩子也该是中年人了,他们那一代人压力得多大?上面一堆老人要养,下面可能还有自己的孩子。想想都觉得够呛。
这还不是瞎想。你想,这么多老人,养老金够不够发?医院够不够用?照顾老人的人手够不够?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以前总觉得养儿防老,到时候我孩子那辈儿,一对夫妻可能得管四个甚至更多的老人,他们自己还得上班挣钱,哪儿忙得过来?
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现在的生活。不能光想着到时候靠国家、靠孩子。自己身体得多注意保养,尽量别给以后添麻烦,也别给孩子添负担。然后就是钱的事儿,虽然咱也不是啥大富大贵的,但能攒点就攒点,有点积蓄总比没有强,心里能踏实点。
还有就是,得调整心态。老龄化这事儿,看来是大趋势,挡也挡不住。与其焦虑,不如早点想想自己能做点比如,多学点东西,保持点头脑灵光,老了也能少依赖别人一点。或者,跟邻里、朋友多走动走动,互相关照一下,抱团取暖可能也是个法子。
反正,琢磨这个“2057”,不是说要预测未来有多精准,主要是提醒自己,时间过得快,有些事儿得早点打算。不能浑浑噩噩地过,得为自己,也为家里人,多想想以后。就当是给自己敲个警钟,活在当下,也得稍微看看远方,脚踏实地地准备着。
琢磨后的想法
- 健康最重要:现在开始就得注意身体,争取老了能自理。
- 攒点养老钱:不能指望别人,自己手里有点钱才踏实。
- 心态放平和:接受现实,积极应对,别瞎焦虑。
- 和家人孩子多沟通:让他们也了解情况,大家一起想办法。
大概就是这么个过程,从一个数字引发的胡思乱想,落到自己该干点啥上面。分享出来,也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用,就算是个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