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来聊聊“西南证券张刚”这个名字。估摸着炒股的朋友们或多或少都听过,毕竟是首席分析师嘛经常在各种财经节目、分析文章里露脸。
我的“实践”过程
要说我的实践,那可不是去研究他具体推荐了哪只股票,或者分析他的宏观大论有多准。就喜欢琢磨点实际的,看看这些信息怎么影响到咱们普通小散的。
第一步:信息收集与初步印象
我也就是在看财经新闻、刷手机APP的时候,时不时能瞅见“西南证券张刚表示”、“张刚认为”这样的字眼。听得多了,就大概知道,,这是个经常出来解读市场行情的人物。有时候他说资金面紧张,有时候说A股有机会,有时候又提醒风险。
第二步:尝试理解与关联
我这人手头也总有那么点小钱,寻思着能不能跟着这些“专家”的分析喝点汤。比如说,有段时间我记得他说“公开市场因存在大量逆回购和MLF到期,将形成净回笼,使得资金面趋于紧张”。我当时就想,资金紧张是不是大盘要跌?那我是不是得赶紧把我那几只股票看看,是不是要减点仓位?
又或者,有时候看到他说“内外合力促成A股牛气冲天”这种话,心里就痒痒,想着是不是得赶紧加仓,别错过了这波行情。那时候我记得沪指确实有过一段震荡走高的日子,但具体是不是因为他说的那些“内外合力”,咱小老百姓也搞不清楚。
第三步:实际操作中的迷茫与反思
真到了自己操作的时候,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专家们说话,往往是从宏观层面、大趋势去分析的。但咱这小资金,买卖股票就那么几只,而且买入卖出点位差一点,结果就可能天差地别。
我记得有一次,好像是看到他说什么“A股跳空低开后出现一个长阴线”,然后分析了一堆。我那时候手里正好有只股票,也是跟着大盘一顿猛跌。当时就慌了,心想这首席都这么说了,是不是还得跌?结果我一割肉,过了两天它又涨回去了,你说气不气人。
还有那可转债,之前不是说挺抗风险的嘛中证转债指数也涨了不少。结果有一阵子,我听张刚也分析说“转债市场和A股市场基本保持较高的同步性”,然后大盘一跌,转债也跟着哗哗掉,甚至有的还创了新低。我那时候就琢磨,这“抗风险”到底体现在哪儿?
第四步:形成自己的“实践”结论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算是明白了。这些分析师,像西南证券的张刚老师,他们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观察的视角和逻辑框架。他们的分析,基于很多数据和经验,有他们的道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咱就能照搬照抄,然后稳赚不赔。市场太复杂了,影响因素也太多。而且每个人的资金情况、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都不一样。
- 听,但不能全信: 他们的分析可以作为参考,帮助我们了解市场当前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可能的风险点在哪里,潜在的机会有哪些。
- 结合自身: 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这点钱,经不起大风大浪。即便听到说“牛气冲天”,我也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承受万一的下跌。
- 独立思考: 不能他们说啥就是得自己去学习一些基本的投资知识,形成自己的判断。比如,他说资金面紧张,我可以去看看最近央行的操作,shibor利率啥的,自己也感受一下。
- 控制风险: 任何时候,保住本金比啥都重要。尤其是在听到一些偏负面的分析时,比如“失守各主要均线支撑”、“短期均线下探,处于调整走势”,那更得小心谨慎。
现在我再看到“西南证券张刚”或者其他分析师的言论,心态就平和多了。我会去听听他们说了获取一些信息,但最终的操作,还是得基于我自己的判断和风险偏这大概就是我围绕这个名字进行的一点“实践”和记录,不一定对,就是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感受和过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