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咱就来聊聊“中油服”这摊子事儿。前阵子,我算是结结实实地跟他们那边走了个流程,体验了一把。要我说,这帮老哥们做事,那真是一板一眼,有时候,也真能把你给急死。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我们这边,接了个小活儿,说是要帮中油服那边瞅瞅一个新上的项目,主要是看看这项目到底行不行,有没有搞头。一开始听着还挺高端,说是什么要搞个背景和必要性研究。我当时心里就琢磨,这不就是让咱写写材料,吹吹风嘛结果一上手,好家伙,那资料要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光是把他们给的基础信息捋顺了,就费了我老大劲。
具体咋干的?
先是让我去研究他们那个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我就开始吭哧吭哧地查资料,打电话问人,把他们单位几斤几两都得摸清楚。这还不算完,紧接着就是项目背景分析,得说明白为啥要搞这个项目,现在市场啥情况,政策上支不支持。我跟你说,光这两块,来来回回就折腾了好几遍,他们那边一会儿一个想法,一会儿一个指示,你刚按照这个路子写完,那边又说,那个重点不太对,得调整。
然后就是实地考察,叫什么项目建设地分析。这个倒还就是跑腿。我跟着他们的人,去了几个备选的地方转悠。又是拍照,又是记录,还得跟当地的人聊聊,看看人家乐意不乐意。你想,这种大项目,征地、环评,一堆事儿,哪一个环节出了岔子都不行。那时候我就想,这活儿看着简单,真干起来,细节多得能淹死人。
最让我头大的,还得是那个风险应对评估。这玩意儿可就玄乎了。他们列了一堆:
- 政策风险:万一国家政策变了咋办?
- 市场风险:要是搞出来没人要咋办?
- 技术风险:新技术不成熟咋办?
- 还有什么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反正就是各种“万一”。
我得顺着他们的思路,一条条地想对策,写报告。写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项目影子都还没怎么见着,就先把自己可能怎么“死”给想了个遍。你说这叫啥事儿?
要说这中间的折腾,那可真不少。
就说那个原辅材料保障,也是个麻烦事。他们要求我们把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可能用到的主要材料都给列出来,还得分析怎么采购,怎么管理。我当时就想,这都考虑到运营期了,也真是够长远的。为了核实几个关键材料的供应情况,我打了不下几十个电话,邮件来来回回发了好几封。有时候,就为一个数据的准确性,能跟他们那边的人磨叽半天。
还有一次,是讨论那个技术管理的独特特色。本来嘛我觉得按照实际情况写就行了,结果他们非要强调“创新”和“引领”。稿子改了三四回,一会儿说我们写得太保守,体现不出他们的决心;一会儿又说太激进,不符合他们稳健的风格。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这尺度也太难拿捏了。
整个过程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跟这种大单位合作,你得有足够的耐心。他们流程多,层级也多,一个事情从提出到拍板,中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的手,走多少道关卡。有时候你觉得很简单一个事儿,他们内部可能就要开好几个会来回讨论。咱在外面看着着急,也没办法,只能等着。
报告总算是交上去了,厚厚的一沓子。至于他们采纳了多少,项目到底推没推进,我也不太清楚了,毕竟咱就是个干活儿的。但这回实践下来,我算是摸到点门道了,也算长了见识。以后再碰上类似的情况,心里多少能有点数,知道该怎么跟他们打交道,怎么提前准备,少走点弯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