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伙儿都在聊各种“智造”,“国产替代”啥的,我就顺藤摸瓜,瞅了瞅一家叫兴瑞科技的公司。代码嘛002937,搞精密零件的。一开始我也就是随便看看,没想到越看越觉得这家公司有点东西,今天就跟大家说道说道我琢磨他们的过程和一些发现。
起因也简单,我自个儿瞎捣鼓一个小玩意儿,需要点特别定制的结构件和连接器,市面上通用的货色,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要么精度不够,要么就是不配套。找了好几家小厂,要么嫌我量小,要么就是技术磨合起来费劲,报价也乱七八糟。折腾了一圈,真是头大。
后来有个朋友提了一嘴,说有些公司专啃这种硬骨头,能从头到尾给你包圆了。我就顺着线索摸到了兴瑞科技这儿。一开始看他们资料,什么“智能终端”、“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听着都挺高大上,心想我这小打小闹的,人家能搭理我吗?
我就硬着头皮去研究了下。他们对外宣传的那个“一站式全制程”,我一开始还嗤之以鼻,觉得又是吹牛皮。你想,从跟你一块儿琢磨设计,到自己开模具,再到金属冲压、塑料注塑,甚至连表面处理、组装都一条龙包了,这得是多大的摊子,得多牛的协调能力?
我仔细扒了扒他们的路数。发现他们还真不是瞎吹。核心就是那个模具技术。 很多公司牛逼就牛逼在这一点上。有了牛逼的模具,什么精密冲压、精密注塑,那就顺理成章了。你想想,你有个想法,他们能帮你捣鼓出图纸,然后咔咔咔把模具给你整出来,接着零件也就哗哗生产出来了。中间不用你再去对接好几拨人,省了多少事儿!
我还发现,他们特别强调跟客户“同步研发”。这词儿听着官方,说白了就是你提需求,他们技术团队就跟着你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落地。这就避免了很多小厂那种“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做出来驴唇不对马嘴”的尴尬。尤其像我这种,有时候需求也不是那么明确,就需要有人引导和一起完善。
他们服务的领域也挺有意思,什么手机、电脑里面的小零件,还有现在火得不行的电动汽车里的电子玩意儿,比如电池、电机、电控那套系统里的精密件。这些东西对精度、对可靠性要求都贼高。能啃下这些高端客户,说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我琢磨下来,学到几点:
- 第一,别小看“一站式服务”。 对于我们这些有定制需求的人来说,能找到一个从头管到脚的供应商,那真是省心省力。不用自己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找配套,效率能高不少。
- 第二,技术积累是王道。 像兴瑞这种,把模具这块核心技术吃透了,就能在产业链里站稳脚跟。有了这个基础,再去做冲压、注塑、组装,就有了底气。
- 第三,贴近客户需求真不是一句空话。 所谓的“同步研发”,就是深度理解客户到底要甚至比客户自己想得还周到。这样才能做出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而不是闭门造车。
我这番“实践”下来,虽然我那小玩意儿因为预算问题没找他们(毕竟人家主要还是服务大客户的,哈哈),但也算是把这类企业的运作模式给摸了个七七八八。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需求,心里就有谱多了。
兴瑞科技这家公司给我的感觉就是,踏踏实实做技术,老老实实搞制造。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沉下心来把一个链条做深做透,还是挺让人佩服的。他们那个“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降本增效”,听起来套话,但仔细想想,如果真能做到,那客户肯定也愿意跟你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