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帮亲戚挑理财产品,正好研究到银信科技这块。一打开手机APP弹窗全是宣传语:"年化8%!""灵活存取!"看得人头大,仔细想想全是套路——高收益的要么要锁死资金好几年,要么宣传页底部小字写着"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
自己瞎琢磨栽了坑
起先按老习惯看收益排名,选了个收益最高的点进去。结果发现要抢购额度,定好闹钟熬夜盯着手机,抢到后才发现合同里藏着一堆名目:账户管理费、提前赎回费、超额收益分成费...光服务费就啃掉0.5%收益,这不耍猴吗?
气得我直接给在信托公司干了十五年的老同学打电话。这老哥听完直叹气:"都2024年了还只看收益率?选银信产品得整套组合拳。"他给的招数我当场记了三页纸:
- 第一步查底裤: 对着产品说明书里"资金投向"栏使劲扒,如果是房地产、城投债这种雷区,哪怕写18%收益也当没看见
- 第二步看保镖: 重点盯抵押物是不是硬通货,有个产品用烂尾楼抵押,还不如路边煎饼摊当抵押靠谱
- 第三步盯管家: 去信托业协会官网查管理人排名,前二十的踩雷概率确实小得多
- 第四步算时间账: 别信"灵活赎回"鬼话,看合同里清算条款,有产品写着T+7结果拖了两个月
用这套拳法实战
当时相中某款物流仓储主题产品,先扒出底层是长三角智能仓库的租金收益(比写字楼空置强十倍);再查到抵押物是仓库土地证和保险公司担保函(双重保险);管理人排行行业第七(三年没踩雷记录);清算条款精确到T+3(超时按活期赔钱)。当场把其他花里胡哨的产品全删了。
最关键的骚操作来了:把产品说明书里"风险揭示书"拍给在法院工作的表姐看,她圈出"融资方若破产清偿顺序为第六位"这条,相当于告诉你真出事只能捡破烂。吓得我连夜把投资额从20万砍到8万。
值得一说的结果
上周产品到期赎回,到账比预期少0.3%(扣了增值税)。亲戚反而挺高兴:"比银行理财多赚两顿火锅钱,关键是半夜睡得着!"想想后怕——要是当初只看收益排行榜,现在怕是在维权群里抢红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