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寻思着把理财账户活络活络,结果正好赶上朋友在酒桌上吹他买的票子三个月翻倍。这哥们神神秘秘掏出手机划拉几下,屏幕绿得发光的K线戳得我眼热。回家路上手指头就不听使唤了——当晚直接挂单全仓怼进他吹的那只"潜力股"。
当头一棒来得贼快
才过两周就现原形了!那破股跟抽风似的暴跌,半夜盯着账户缩水数字,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割肉那会儿手指头都在抖,三万块直接砍得剩个零头。气不过跑到券商门口蹲点,逮着个穿西装的经理就问:"你们推荐股票光看佣金?" 人家眼皮都不抬,甩给我本比砖头还厚的《风险提示书》。
血泪换来的笨办法
后来学乖了,搞了个土法子:分钱试毒。把家底分成十份,专挑那些:
- 楼下大妈都知道的牌子(像卖酱油的李锦记)
- 蹲商场数过客流的(上周在万达数小米柜台人流量,站得腿抽筋)
- 老板自己掏腰包增持的(查公告看到董事长真金白银买了两千万)
每只先扔几千块试水,跟钓鱼似的架好止损线。有次碰到个医药股,刚买完就曝出造假,好在提前设了止损线,赔八百块就当买教训了。
压箱底的避雷绝活
去年国庆在龙虎榜数据里发现个邪门事儿:某暴涨妖股的机构席位,居然跟三年前暴雷退市那只是同一批人!连夜翻出压箱底的招数: 查资金亲属树——把公司高管名字塞进"天眼查",顺着股东关系图谱往上刨。真揪出来个藏在第三层的关系网,那公司二股东小舅子的皮包公司,上月刚接盘要解禁的原始股。
今年开春总算逮着个像样的。从腊月开始盯上卖空调的港股,这期间:
- 天天钻他们线上商城看评论数(顺手举报了三十多个刷单账号)
- 跟维修工蹲马路牙子唠嗑(师傅吐槽说零件难修但提成高)
- 死盯财报里"其他费用"项(发现去年悄悄砍了五亿广告费)
上周三发现大宗交易溢价成交,果断把两份钱押进去。目前浮盈18%,但我把止盈线卡死在10%——吃过亏才懂见好就收。
真金白银买来的铁律
现在账户里躺着的七只股票,全是这么土法炼钢筛出来的。最近跟私募朋友喝酒才听明白,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内幕消息",八成是庄家放出来钓鱼的饵。散户要活命就得守死规矩:
别信直播间吹票的!别碰名字带字母的!别贪涨停板追高的! 宁可少赚,也不能让账户再表演跳楼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