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翻研报的时候发现个怪事,盛和资源这票子600392,几家大机构给出的目标价差得离谱。老粉都知道我这人认死理,非得自己扒拉清楚谁算得靠谱,说干就干。
第一步:先逮住三家有名有姓的机构
电脑一开直接搜“盛和资源机构评级”,跳出来的名字眼花缭乱。我心里门清——得找常年跟踪稀土的、说话有人听的、数据敢白纸黑字写明白的。鼠标咔咔点,圈定这三家:A证券(他们家金属团队蹲稀土矿跟蹲自家后院似的)、B研究院(季度策略会我每期都追)、C外资行(国际定价模型玩得贼溜)。
第二步:目标价摆上台面拆
- A证券拍桌子喊35块,理由写着“稀土价格明年铁定反弹50%”;
- B研究院捏着计算器算出28.5,嘀咕“海外矿增产要压价”;
- C外资行端出个洋算盘敲出42,说“新能源需求爆发你们不懂”。
我当时看得直嘬牙花子——好家伙,同一个公司差价够14块,比菜市场猪肉价波动还野!
第三步:扒开裤子看真相
光看数字没用,得拆他们怎么算的。我拿着小本本挨家扒:
- 查A证券的历史预测,发现他家稀土价格预判去年错得离谱,去年说涨30%结果跌成狗;
- 翻B研究院的模型参数,海外矿山数据用的是三年前的旧账,最新减产消息压根没塞进去;
- 抠C外资行的假设条件,新能源增速按最乐观场景硬怼,隔壁锂电厂都在砍单了还装看不见。
边扒边骂娘:合着全是按着自己心思捏数据呗!
摔本子的结论
蹲了一下午终于整明白:没有一家绝对准!A证券屁股坐在矿企那头使劲唱多,B研究院死磕保守模型不看市场变化,C外资行纯粹画洋大饼。但你要问我参考谁?把三家的毛病互相怼着看就有数了——稀土价按20%反弹调、海外矿增产打七折、新能源需求留点缓冲带,自己敲计算器按出个31块5,完事!
干这行十年悟出来的:机构预测跟路边算命似的,你得会从唾沫星子里筛金子。明天直播聊怎么拆估值模型漏洞,保准比他们财报会实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