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人说指数基金省心,我就寻思跟着大佬喝口汤呗。结果打开账户一看去年瞎买的几个玩意,好家伙全绿得发慌!气得我直接拍大腿——这钱扔余额宝里都不至于这么惨!
第一步:翻旧账找线索
想起去年刷到个帖子说沪深300适合小白,赶紧把支付宝基金页面戳开。列表里带"沪深300"的基金多得跟蚂蚁似的,手指头划拉半天没看完。寻思着得找个靠谱的,干脆按近三年排名筛!
- 在筛选条件里勾了"沪深300"
- 排序方式调成"近三年收益"
- 把带C字母的基金全剔了(听说手续费坑)
第二步:挨个扒老底
排名前五的挨个点开详情页,发现个鬼故事——排第一的XX基金去年收益率15%,点开规模才两亿多!吓得我手抖:这要哪天清盘了找谁哭去?赶紧又加了"规模超50亿"的过滤条件。
剩下三个标的里,突然发现个骚操作:
- Y基金页面最底下藏着行小字:"本产品跟踪沪深300指数"
- Z基金宣传页吹得天花乱坠,结果点开持仓——白酒股占半壁江山!
- 锁定那个老实人A基金,持仓和指数成分股几乎对得上
第三步:玩田忌赛马
本来打算闭眼买第一名,突然想起上次买手机被测评坑的经历。专门做了个土味对比表:
- 把前三名基金近1年/3年/5年数据全扒下来
- 算管理费时发现B基金每年偷偷多收0.2%(够买三十碗螺蛳粉了)
- 查基金经理发现C基金三年换五个操盘手,比我家换拖鞋还勤
挑了个三年排名稳在前十、规模两百亿的"老黄牛"基金。上周刚设置每月定投,现在每天就瞄一眼涨跌,连股票软件都懒得开了。对!昨天碰见邻居老张吹嘘他买的冠军基金,我默默点开手机——那玩意今年已经跌出前二十了...
血泪教训:- 别光看排行榜冠军(跟追校花一个道理)
- C类基金持有超半年就送钱给人家
- 宣传页吹"增强收益"的八成在挂羊头卖狗肉
现在总算整明白了,选指数基金就跟找对象似的——花里胡哨的容易翻车,老老实实过日子的才靠谱。要是去年懂这些门道,我的钱包也不至于瘦成闪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