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跟大伙儿唠唠,我怎么去扒九江金控那点事儿的。一开始真没啥头绪,就知道它是本地一个帮企业搞钱的地方。琢磨着写点啥灵光一闪就定下了这个题目:九江金控到底服务哪些人?哪些企业和行业靠着它最滋润?
第一步:瞎打听,碰一鼻子灰
我寻思着,先翻翻官网总没错?点开那页面,瞅了半天,净是些大词儿,像什么“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看得我直犯困。具体哪个小作坊、哪个种地的真得了好处?屁都没提一个。 得,官网靠不住,那我就直接点!照着上头留的电话打过去,张口就问:“咱九江金控主要是帮谁办贷款的呀?”对面接电话的小姑娘客气归客气,回话那叫一个滴水不漏:“我们服务对象非常广泛,都是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亲!” 得,又是漂亮话,跟没说一样。
第二步:上街溜达,逮人就唠
我这倔劲儿上来了,官网不行,电话不行,那就用笨办法,出去晃荡! 专门往工业园、厂子多的地方钻。看谁穿着工装蹲路边抽烟,就凑上去递根烟。在一个厂子门口,碰着个开叉车的老师傅,跟人家套近乎唠家常。老师傅挺实在,吸了口烟说:“我们这破厂前两年差点黄了,机器老掉牙,想换新的,找银行,人家嫌我们规模小不给贷。后来听说有个啥金控的小额贷款,试了试,还真借出来一笔,虽说利息高点,但好歹撑过去了。” 这句“差点黄了”让我耳朵一竖——看来真是有帮小厂子缓过气来了。
第三步:蹲点“看”贷款
光听人说还不行,我寻思着去九江金控门口蹲会儿点,看看哪些人常往那儿跑。找个树荫底下,假装刷手机,眼睛可没闲着。一下午观察下来,发现了点门道:
- 开小轿车过来的少,多是开面包车或者打出租的,感觉不像大老板;
- 不少人夹着鼓鼓囊囊的文件袋,脸上带着着急又带点希望的表情;
- 门口停了辆外地牌的大货车,司机下来问了路又开走了。
这画面感跟我以前蹲银行门口看到的不太一样。银行那边清一水的西装革履,这边看着更接地气。心里有点谱了。
第四步:混进茶局,套出猛料
正愁着挖不到更深的消息,机会来了!有个做小生意的朋友听说我在查这个,神秘兮兮地说:“明早来城东老茶馆,那地方是几个放贷小中介吹牛的地儿。”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过去,还真碰到几个在聊。我坐隔壁桌,竖着耳朵听,手里捧着碗豆浆假装吹气儿。听到一个中介抱怨:“妈的,九江金控今年对我们支持的粮油厂压得严了,要求设备全装监控,说是保粮食安全,回款倒快了点。” 另一个接话:“你那还我们给高新园区那几个做电子配件的小厂跑腿,人家金控那头明说现在重点投这块,担保条件松多了。” 豁!重点扶电子小厂?保粮仓安全?这不是行业出来了嘛 掏出小本本赶紧记:粮企、小电子厂。
总结我的发现
转了这一大圈,问了不少人,偷听来的情报加上自己眼睛看到的,心里总算有点底了:
- 中小厂子是主力军:那些不大不小的厂子,银行看不上的,特别是搞农业加工的、本地粮油企业,还有正在冒头的高科技小电子厂,指着它过桥。
- 地方“命根子”被保护着:像粮食安全这种大事儿,只要沾边的企业,它还真给开绿灯,管得也紧。
- 帮人“拆东补西”:老听人提“应急周转”、“倒贷”,就是企业贷款到期了,一时还不上银行,得找钱先垫着过个关。
你说它高大上,确实接触不少项目,但真让我扒拉到肉了,最显眼的还是那些在夹缝里找活路的中小企业和本地支柱行业里的小玩家。银行吃肉,它们好歹能跟着喝上口汤,不至于饿死。越查越想,越觉得这些小角色才是真正在“服务”俩字上得了实惠的,有意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