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晚上翻财经新闻,看到华润三九年报数据挺漂亮,加上家里老人常备它家感冒灵,脑子一热就琢磨着是不是该长期拿着这股票。但早上冲咖啡时越想越不对劲,前几年挨过的市场毒打让我后背发凉——冲动是魔鬼,还是得把裤腰带勒紧点,先扒拉清楚里头的门道。
第一步:翻老底查账本
打开电脑就直奔过去五年的财报,鼠标滑得飞快。重点就盯着三块:
- 应收账款是不是蹭蹭涨? 果不其然,去年应收款比营收涨得还猛,这说明货是卖出去了,钱都卡在经销商手里!以前在别的票上吃过这亏,链条一紧,坏账能把利润啃掉一大块。
- 账上商誉堆多高了? 一查吓一跳,并购山东圣海那会儿砸了快30亿,商誉这玩意儿平时不显眼,可哪天收来的公司业绩塌了,瞬间就能让你财报变脸,去年还计提了七千多万减值,吓得我差点把豆浆泼键盘上。
- 集采大刀砍没砍? 去年感冒灵中标价降了6毛钱,看着不多,可架不住量大!更悬的是那些还没进目录的药,指不定哪天被盯上,利润就得咔嚓一刀。
第二步:找街坊打听虚实
中午溜达去药店,跟柜台大姐瞎聊。她说感冒灵确实卖得但最近货架上冒出好几个杂牌贴膏,价格便宜一半。又打电话给干医药代表的老同学,他直叹气:"三九渠道是牛,可现在连锁药店翅膀硬了,动不动就压账期,厂家利润早被挤成纸片了!" 这话像盆冷水浇头上——原来财报里藏的雷,早就在市场里冒烟了。
第三步:拿算盘扒拉收益
回家翻出皱巴巴的笔记本开始列数:分红确实香,常年5%左右的股息,比存银行强;感冒药老大地位也稳,老人认这个牌子。但扭头看风险栏更触目惊心——政策变脸比翻书快,高价收来的公司可能变累赘,渠道压款越拖越长。用红笔把这三个风险圈出来,越圈心越凉:这三点不搞透,长期拿着就是赌命!
瘫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发呆。想起15年那波股灾,就是被"大白马"三个字忽悠瘸的。这回打死也不能光看感冒灵卖得好就上头,得做好两件事:仓位打死不超过10%,当存个定期吃利息;每个月定闹钟查渠道数据,要是应收账款再膨胀,或者又爆出商誉雷,立马拍屁股走人。刚在手机设完提醒,老婆突然喊我修马桶——得,现实永远比股票实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