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工位上摸鱼刷财经新闻,突然看见推送说中国交建出利好了。我就寻思这公司平时不声不响的,啥消息能算利结果点开全是些"基建投资加码""重大工程签约"之类的标题,看完更懵了——这不都是老生常谈吗?
一、较劲上了
我这人有点犟,当场打开电脑开始扒资料。先是把官网通告翻了个底朝天,又跑去翻他家的年报,满屏的"同比上升""稳中向好"看得我眼皮直跳。最绝的是那些证券软件里的分析报告,动不动就甩出一堆K线图,红红绿绿的线条晃得我脑壳疼。
强撑着一小时,突然发现个规律:但凡新闻提到"地方政府专项债"这七个字,他家股票保准往上窜。去年六月份那波涨停就是这个套路!马上翻出手机查专项债是啥玩意儿,结果又掉进财政术语的坑里——什么"项目资本金""债务限额",整得我跟看天书似的。
二、活人比报表靠谱
干脆给在县财政局上班的老同学打电话:"你们去年修环城路的钱哪来的?"这哥们在电话里乐了:"还能哪来?省里批的专项债呗!"接着就开始倒苦水:
- 市里报上去十个项目能批两个就不错了
- 批下来的项目都是中铁中建这些"中"字头承包
- 拨款直接进总包账户,水泥车当天就开进工地
挂完电话突然开窍:这不就是躺着接单吗?只要国家肯批钱,项目就直接砸进中国交建兜里!
三、亲身体验更真
正好周末要回邻市老家,特意绕道去看去年通车的跨江大桥。桥头立着的工程牌看得我直咂嘴:总投资67.8亿,承建单位中国交建。江对岸还在轰隆隆打桩,问施工小哥得知是在修高铁连接线,还是他家的标!
回家路上查着数据心里越来越亮堂:
- 去年全国专项债发超4万亿
- 六成砸在基建项目上
- 他家里程碑项目全带"国家战略"标签
这哪是企业,分明是国家建设的亲儿子!
四、想明白的事
现在彻底整明白了:所谓利好根本不是企业本事,是国家撒钱时它总能捧着最大的碗!修路造桥这种动辄百亿的买卖,普通企业连投标资格都没有。政策风向稍转,几十亿项目说来就来。
去年项目部老刘栽的跟头我现在还记得。听说要搞"基建狂魔",他把全部积蓄押进建材股。结果钱刚投进去政策就转向新基建,混凝土公司股价哗跌穿地板。上个月喝酒时他还在捶桌子:"早知道就该选中字头!"
说到底这类消息别光看热闹,重点得看钱从哪来。要是新闻里出现"财政拨款""专项债券"这些字眼——闭着眼都知道利好谁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