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科技股上栽过跟头,今天就把我这血泪教训总结的三个土办法跟大伙唠唠。记得那会儿看见AI概念火,脑子一热跟着大V冲进去,结果哐当亏了30%,气得我蹲电脑前抽了半包烟。
一、先整明白啥叫“真龙头”
最开始连龙头股是啥都搞不清。打开炒股软件按市值排序,闭眼买了排前五的,结果仨月后发现有的公司光靠蹭热点吹牛,实际连专利都没几个。现在学乖了:必须亲手扒年报。晚上十点泡了杯浓茶,直接搜公司官网找“投资者关系”栏目,把近五年财务报告全下载下来。
- 第一看收入有没有实打实增长:拿EXCEL把表格里“营业收入”数全标红,发现某芯片公司去年吹百亿订单,结果年报里收入同比倒缩水12%
- 第二查钱袋子厚不厚:ctrl+F搜索“货币资金”和“短期借款”,有家公司账上现金才30亿,欠银行倒有80亿,这龙头当得悬
- 第三盯研发肯不肯砸钱:把“研发费用”除“总收入”算比例,某云计算公司年年超15%,而跟风炒概念的连5%都不到
二、菜市场买菜法测热度
原先总被各种炒股群消息忽悠。现在改用土法子:蹲交易软件数人头。早上9:15集合竞价就守着,把自选股里成交量前十的单独建分组。连续三天记录发现:
真龙头即使大盘跌成狗,每天成交额也稳居前三;而冒牌货只要板块稍降温,成交量直接腰斩,跑得比菜市场收摊还快。
三、老板底裤查验术
最狠的在这招。之前踩雷某“独角兽”,后来才知道老板把股票全质押去澳门了。现在每周末必干两件事:
- 搜老板名字+股票质押:某量子公司二股东去年悄摸摸质押97%股票
- 查减持公告:在交易所官网翻公告,发现号称“永不减持”的创始人上月刚偷偷卖了两亿
说实战效果:今年按这三板斧筛出三只票。二月大跌时硬着头皮各买三万,现在两只浮盈15%,一只还亏着但现金流嘎嘎稳。昨天券商客户经理打电话推荐“AI新龙头”,我直接把筛选表格甩过去:“年研发投入超10亿?近一月股东减持为零?日均成交超20亿?不满足这三条别叨叨”。电话那头当场卡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