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去三亚玩了一趟,看着满街举小旗的旅行团突然来劲了——这旅游复苏的架势,股市是不是该有动静了?回家打开股票软件就懵了,搜"旅游股"跳出来二三十家,从旅行社到酒店甚至卖缆车的都算,跟菜市场摆摊似的乱糟糟。
一、先拿簸箕胡乱篩一遍
管他三七二十一,把带"旅游""酒店""景区"字眼的公司全加自选。白天盯着酒店预订APP看三亚房价涨没涨,晚上刷抖音数旅行团直播点赞量。这么折腾三天,自选股里七八家公司股价纹丝不动,急得我直拍大腿。
后来刷到个卖登山杖的直播间,主播喊着"徒步装备销量翻倍",可他家股票走势跟条死鱼似的。突然醒过味来——卖货火不代表股票能涨,得抓真金白银进账的公司。
二、蹲守财报发布会
改蹲守凌晨发布的财报:
- 专做跟团游的A公司,去年亏损收窄全靠卖办公大楼
- 网红酒店B集团看似客满,细看发现新开十家店全在亏钱
- 只有搞免税店那家,半夜两点发公告说一季度赚了去年半年的钱
第二天开盘果然它涨得最猛,这招可比看直播管用多了。
三、搞实地突击检查
上周末直接杀到本地景区:
- 山顶缆车排两小时队,查资料发现运营方早被外省企业收购
- 景区门口奶茶店挤爆,结果人家是连锁品牌根本不沾旅游股
- 在纪念品商店结账时,听见老板嘟囔"这批货从C上市公司进的价比去年贵三成"
回来就盯着C公司,果然这周原料涨价公告一出股价噌噌涨。
四、血泪教训总结
现在持仓里就三只:
- 那家半夜发财报的免税店(真在数钱)
- 给全国景区供货的C公司(闷声涨价)
- 还有专接外企商务团的D社(他们老板朋友圈天天晒护照签章)
关键别被热闹场面忽悠。上次看到某景区排队长龙,结果一查是免门票撑场子,这类公司股票碰都别碰。炒股得学菜市场大妈挑黄瓜——不光看绿不绿,还得掐掐是不是实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