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年那会儿,我盯着银行卡余额发愁。通胀蹭蹭涨,钱放活期就跟缩水似的。咬咬牙决定学人买基金,结果一搜全是天书术语,急得我直挠头。
第一步:掀了三天三夜理财论坛先翻出小本本,把各大平台热帖扒了个底朝天。凌晨三点还在被窝划手机,眼睛熬得跟兔子似的。发现新手死磕五类基金最稳当:
- 管饭钱的——货币基金(余额宝这类)
- 怕亏又想赚点的——债券基金
- 闭眼跟大盘走的——宽基指数基金
- 赌某个行业火的——行业指数基金
- 让高手替我炒的——主动管理基金
3月15号工资刚到账,我就打开了支付软件。拇指一划先扔五千进货币基金,当家里应急小金库。接着拿出两万找纯债基,专挑名字带“稳健”“安心”的,虽然赚得慢但图个踏实。
重头戏在指数基金。大盘指数选了沪深300这种老字号,每月定投两千雷打不动。又眼红新能源涨得疯,硬抠出五千单押光伏ETF,买完天天盯着涨跌,跟得了魔怔似的。
第三步:实战踩坑记4月股市哐当暴跌,我那只光伏基半个月亏掉20%。急得给银行朋友打电话,他一句话点醒我:“行业基玩的是心跳,得用闲钱!”转头就把每月定投额砍了一半。
最戏剧是5月挑中只网红医疗基,宣传页吹得天花乱坠。结果管理费偷偷收1.5%,同期沪深300才0.5%。发现时气得拍桌子,第二年立马换了只便宜货。
意外收获年底翻账单自己都惊了:货币基金赚了顿火锅钱,债基跑赢银行理财。最争气是沪深300定投,跌的时候猛补仓,居然回本最快。而跟风追高的光伏基,到2023年才勉强解套。
血泪经验:
- 行业基金真要慎买,跌起来比过山车还刺激
- 管理费贵到肉痛的直接拉黑
- 定投是个宝,尤其适合我这种管不住手的
现在看2022年操作还是太嫩,但亏的钱全当交学费。要是当初全梭哈白酒基,现在可能连泡面都吃不起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