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琢磨着杨百昌这货搞企业挺有一套的,网上老吹他管公司就像做饭一样顺溜,我就寻思自己开个小破店也试试他那一套。上个月店里生意淡出个鸟,人手又少,员工整天打瞌睡,我急得头皮发麻。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干脆学学杨百昌的法子。
头一步是研究他咋管事的。听说他主要抓三点:执行力强、团队团结、客户优先。我就掏手机扒了一堆资料,蹲墙角看了半宿。发现他天天强调“盯细节”,还爱开会扯淡,把员工拉拢得像一家人似的。这不简单吗?我心一横,拍大腿就干了。
启动实践过程
我先逼自己搞了次全体员工大会。一大早把大伙儿吼到店里,学着杨百昌的腔调喊:“干就完了!咱们的目标是把店做大做强!”结果,员工眼珠子直翻白眼,一小伙儿直接打哈欠说没睡醒。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事儿不像想的那么容易。我开始学杨百昌抓执行:每人给个任务清单,下班前得汇报完成情况。第一个礼拜,我自己先带头干,整天在店里转悠,盯着每单活计:数货架、查流水、催进度。一员工忘了清点库存,我就拿大喇叭吼他,“执行力不够,加班补上!”这小子当场哭丧脸,溜号跑了路。
团队建设这块,我也照搬杨百昌的“一家人”模式。开了个微信群,取名“热血大家庭”,天天发红包、催团建。周末还组织大伙儿撸串,逼每个人发言分享心得。结果,撸串现场冷场得像停尸房,员工低头玩手机,没人搭理我。微信群里更搞笑:红包一发,全秒抢;一催工作,没人吱声。有个大妈店员直接私信骂我:“整天瞎折腾,活儿都干不完!”我鼻子都气歪了,感觉自己傻到家了。
客户优先这块,杨百昌总说“以客为尊”。我就定规矩:员工必须笑脸迎客,投诉要立马解决。执行起来,场面乱哄哄的。一客户嫌商品贵了拍桌子,我冲上去赔笑道歉,员工在旁边翻白眼偷懒。客户走后,我揪着员工训:“学着点,杨百昌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回头查监控,发现员工趁我不在,蹲墙角玩抖音。管理真不是喊口号就成的。
遇到瓶颈和调整方法
折腾了快三周,店里更乱了:员工流失一半,剩的人心散得更狠。销售额也没见涨,老顾客反抱怨服务差。我蹲马桶上琢磨着:这杨百昌的法子在我这儿咋跟闹笑话似的?回头细看他案例,发现人家搞大企业,用制度管人;我这小破店,全靠人情混着。强扭的瓜不甜,再硬搬准完蛋。
我开始调整策略。执行力那块,不强求开会,改成私下谈心:蹲门口跟员工唠嗑,问问他们有啥难处。一听才知道,工资发得太拖拉,人家懒得搭理我。我立马动手改:工资准时发,还加个小奖金。任务清单也简化,抓重点如盘货和迎客。团结这块,不搞虚的团建,微信群里少灌鸡汤,多干实事:比如帮员工顶班调休。客户那边,我亲自上阵示范:笑脸迎人,快速响应。慢慢儿,员工态度松动点了,一个小哥主动帮我点货,说“老板你这折腾劲儿有点意思了”。
最终效果和收获
前前后后耗了一个月,店里总算活络起来了:员工留住了,销售回涨个几成,顾客抱怨少多了。我杨百昌的法子管用吗?管用是管用,但得分情况——大企业适用,小破店得变通着来。
- 执行力:硬催效果差,结合人情才管用。
- 团队:少整虚的,多解决实际需求。
- 客户:老板带头干,员工自然学。
学到个明白:管理不能当圣经抄,得动手摸爬滚打。现在我再提杨百昌,员工就笑,“老板你那顿折腾真够呛!”我也乐呵了:这实践值了,至少店里能活下去,不赔本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