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这事儿挺有意思,本来就想研究下我家厨房那堆麦片牌子有啥不同,结果结论太打脸。
起因挺简单的
上周在超市,我媳妇儿指着货架问:“通用磨坊这牌子总比别的贵几块钱,到底贵哪儿了?” 我也懵了,随手拍了几个包装袋照片,回家就坐电脑前准备开干。
开干第一步:掏空我家橱柜
真不夸张,我把平时买过的、超市常见的杂七杂八牌子全摊地上了。西麦、桂格、进口超市那种看不懂字儿的、小破牌子没听过的…堆得跟小山似的。
- 暴力拆包:管它啥独立包装保鲜膜,全撕了,哗倒了一桌子杂粮粥。
- 放大镜模式:翻过包装袋背面的配料表挨个对,眼睛快看瞎了。
- 家庭实验:拿小碗装点麦片泡水,蹲旁边看它们吸水后胀成啥样。
就这一通折腾,我后脖子都僵了,但是真看出点邪门的地方:通用磨片的配料表也太干净了!
直接上硬货
做个表算了!我打开Excel,噼里啪开始敲,几列关键指标:
- 添加剂数量:数那些化学名字长得念都念不顺的玩意儿个数。
- 主料(燕麦/其他谷物)含量百分比:看包装袋上小字标没标。
- 实测泡发时间:拿秒表掐,看多久能泡软。
- 实测口感:亲自当小白鼠挨个尝泡好的。
结果一对比真把我气笑了。大部分牌子写的“纯燕麦片”,添加剂那栏都能列出七八行!增稠剂、甜味剂、香精…眼花缭乱。反观通用磨坊就两三行,主料百分比还标得清清楚楚,成分简单得就跟说明书似的。
突发意外成了关键证据
做到一半,我闺女蹭过来抓了把某个小牌子的麦片就往嘴里塞——这孩子从小对食品添加剂过敏。好家伙,不到半小时,脖子上就起红疹子,吓得我俩立马冲药店买药。这事儿像盆冷水浇头上了,配料表上那些看不懂的化学名字原来真能害人。我赶紧给老婆发了条微信:“以后别贪便宜买杂牌了,贵这几块钱是买安全!”
最终那张图长这样
折腾一晚上,总算把对比图画出来:左边列堆满花花绿绿化学符号的代表其他品牌,右边就几行字的代表通用磨坊,中间用巨大红色箭头写着“优势=配料干净+信息透明”。说白了就是钱花在原料和管控上,不是花在包装和添加剂里。发到朋友圈还炸出一堆宝妈留言:“深有同感!” 就冲这点,我家厨房以后怕是通用磨坊的天下了。
你说奇怪不,当初骂它贵的是我,现在看明白了反而觉得这钱花得值的人也是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