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股票那会儿,看见别人聊上证指数年K线图,跟听天书似的。一堆红红绿绿的柱子上下乱窜,旁边还标着我看不懂的数字,整得我脑瓜子嗡嗡的。心想这玩意儿到底咋看?总不能一直当个睁眼瞎?干脆自个儿硬着头皮开始摸索!
一、被年K线图整懵的初期
刚开始是真麻爪。打开股票软件,找到上证指数,切换到年K线图——嚯,长长短短的红柱子(阳线)绿柱子(阴线)排成一溜。年份标在底下,高低点对应着不同的数字,心里直犯嘀咕:这堆线图到底在说就看谁长谁短?凭感觉猜涨跌?不行,这也太玄了,得整个明白点的法子。
二、硬生生憋出三招土办法
琢磨来琢磨去,自己瞎折腾也撞出点门道,简单分了三步走:
- 第一步:先找“山头”和“山谷”。甭管柱子啥颜色,我先把图缩小,眯着眼看整体形状。找到那些最高的地方(历史高点)和最低的地方(历史低点)。心里大概有个谱:,原来指数这几十年来,最高飙到过六千多(2007年那个尖尖),最低砸到过几百点(刚开始那会儿)。知道了这些极端位置,再看它现在在哪儿,起码知道是在半山腰还是山脚下了。
- 第二步:瞅瞅“人气旺不旺”。每根柱子底下,都带着一根细细的线柱,软件说明里管这叫成交量。我发现,关键的地方,特别是指数冲到很高或跌得很惨的那几年,底下这根量柱经常要么出奇地高(人气爆棚),要么缩得特别短(没人玩了)。比如2007年冲顶那会儿,量柱高得吓人,后面哗哗往下掉时,量也缩得厉害。心里就明白,大起大落时,成交量的变化也是重要信号,能看出当时市场是疯抢还是恐慌。
- 第三步:搭根“老司机的平均线”。我在K线图上捣鼓了一下,加了个5年平均线的指标。这条线相当于把过去五年每年的收盘价算个平均数,然后连成一条平缓的线。这条线一画上去,方向就很明显了——如果这条线是斜着往上走(比如2016-2020年那段),说明市场这五年下来整体是在涨的;要是这线往下秃噜了(比如2008年后面那段),那就是整体熊了好几年。这条线帮我过滤掉了短期上蹿下跳的噪音,更容易看清市场的长期“脾气”。
三、拿这套笨办法实战溜了一圈
弄懂了这三板斧,胆子也肥了。去年底我试着用来看2022年的年K线。2022年那根线收了一根绿色长腿下影线(实体部分靠下,长下影线戳到2800多)。我赶紧按我的三招:一看位置,已经比2018、2019年的低点高了,但离着2007、2015的高点还老远;二看量柱,比2021年缩了一大截,说明恐慌后人气没恢复;三瞅五年平均线,感觉斜率有点平了,往上冲的劲头明显比前几年弱。我琢磨着这图看着像刚大病初愈,但没看到特别强的冲劲。
今年开年那波反弹我就没敢太冲动,仓位一直压着点——后来回调还真被我懵对了一点点。虽然赚得不多,但好歹少赔了两万块茶水钱!这笨法子,不敢说多神,但让我这个门外汉第一次感觉看年线图不再是两眼一抹黑,有点“看图说话”的小得意了。现在回过头看过去的年K线图,那些高低位置、放量缩量的标志性地方,至少能说上几句了,再也不是纯粹的“看图猜谜语”选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