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研究新能源股票这个事儿,可真是踩了不少坑。上个月跟朋友吃饭,人家问我能不能上车,我当时嘴皮子挺溜,结果回家一翻数据,嚯!全是专业术语、曲线图,看得我两眼一抹黑,太打脸了。下决心必须自己整明白,老老实实动手做功课。
我咋开头的?瞎碰壁呗!
最开始真是瞎搞。打开炒股软件,新能源板块几十只股票,名字都带“新”“能”“源”,眼花缭乱,就跟进了菜市场不知道买啥菜一样懵。看公司资料?满屏的“光伏组件出货量”、“锂电池隔膜技术路线”、“储能装机预期增长率”……跟看天书似的,压根不懂谁家是真厉害。
然后?傻乎乎去刷股、看大V分析。好家伙,有人说这家是龙头闭眼入,转头就看见帖子唱衰,理由是技术路线落后了。这玩意儿听谁的?越看心里越没底,感觉全凭运气买彩票,太不靠谱了。
逼急了,琢磨出个笨办法
干脆!咱不懂技术细节,只看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我是这么一步步来的:
- 第一步:按“摊子”大小简单分类。管它技术名词多唬人,先搞清楚这公司主要干是造电池的?做充电桩的?还是搞风力发电设备的?先把这个主赛道分清楚,盘子大的、名字熟的圈出来,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老听到的,先记在小本本上。
- 第二步:学个土招儿——看国家“口风”。我不是专家,但新闻总会看?那段时间,就特别留意跟新能源相关的政府文件、领导讲话。发现“新型储能”、“充电桩下乡”、“新能源汽车下乡补贴”这些词儿反复出现,还带具体目标的!行了,这就是重点方向,相关公司优先关注。
- 第三步:盯住“真金白银”的钱在哪流。天天刷新闻,就看哪家公司真拿到大单子了,或者签了大合同。比如某风电企业中标了某个海上风电项目几个亿,某电池厂又跟哪个大车厂签长期协议了。这种实实在在的订单新闻,比分析师天花乱坠的报告实在多了!我就专门开了个文档记录这些。
- 第四步:用软件工具当“外挂”。我自己琢磨那点东西肯定不够。就用炒股软件自带的“行业对比”功能,把同类的几家公司放一块儿比一比。主要看两样简单的:市盈率(PE)——大概知道现在股价算不算贵;最近半年股价走势——是不是跟着行业大方向在动。太贵或者走势怪异的,就先不碰。
笨办法真有用吗?我试了!
不实践都是空谈。我选了符合上面条件的三只股:一家做储能的(符合国家提的“新方向”)、一家造电池的(新闻刚报签了大单)、一家搞充电桩的(政策点名要“下乡”建设)。连续三周,每天收盘后记录它们的涨跌情况,也顺便看看大盘和其他新能源股啥样。
结果?有惊喜也有打脸。那个签大单的电池股,确实比同行抗跌一点;充电桩那家,赶上政策消息出来的几天,小涨了一波。但储能那家嘛…没消息刺激就一直趴窝,证明光看国家方向还不够,得真有动静才行。这就是自己动手后才明白的细节。
说点真心话:咱小散户信息渠道有限,别想着能预测未来,更别信什么“内幕消息”。我用这套笨办法,就是把乱七八糟的信息简化,抓住几个关键点(国家吹啥风、公司拿啥单、市场给啥价),降低自己抓瞎的概率。虽然慢点,但心里踏实!希望这点折腾出来的经验,能给跟我一样刚开始摸门儿的朋友一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