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蹲厕所刷行业群,突然瞄见宝钢的招标公告。我拍大腿就跟合伙人说:"这回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结果被现实啪啪打脸,流程能把你绕晕。今天掏心窝子把踩的坑全摊开说说。
一、准备工作就掉层皮
原以为有厂子有产品就能谈,大错特错。光是整理资料就耗了仨礼拜:
- 营业执照复印了八遍
- ISO证书花钱加急重审
- 前三年审计报告翻箱倒柜找
- 最要命的是那个ERP系统对接证明,技术员熬三夜才搞出个勉强能看的
抱着一米高的文件去初筛,办事员眼皮都没抬:"第27页缺法人公章,下周再来。"
二、审核流程像闯连环关
好不容易交齐材料,马上迎来三连暴击:
- 现场验厂那天,七八个带蓝牌子的突然冲进车间。有个戴眼镜的使劲摸设备缝隙查灰尘,仓库灭火器差半月过期都被记本上
- 样品检测环节更魔幻。我们精密钢构件的镀层明明达标,对方实验室非说差0.3微米。返工三次才过
- 最坑的是供应链协同测试。半夜被电话吵醒:"你们系统推送的采购单格式和宝钢模板差个逗号!"
那两个月我瘦了十二斤,做梦都在改标书。
三、卡死小厂的四道铁门槛
后来托关系问内部人才知道,有些规矩明面上根本不写:
- 注册资金没五千万的自动归入"备胎库"
- 同类产品合作过三家国企才算"有经验"
- 仓储必须能屯宝钢三个月用量
- 最致命的是付款周期——180天起!财务说咱小厂垫半年准断血
专家面谈时人家直白话:"你们这种民企,能接点边角料订单就不错了。"
四、转战小钢厂反而活了
被宝钢虐完转头联系宁波钢厂,简直天壤之别:
- 老板娘亲自带看生产线
- 检测报告差0.5微米?摆摆手说"差不多得了"
- 合同拿到手一看:首付30%,货到码头再结清
上周已经发走第一批货。现在算明白了:巨头门槛是给航母修的,咱这小舢板先找浅滩练着,等吃胖了再想游深海。
血泪忠告:没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光准备资料就能熬死你。更别信什么"公平竞争",宝钢门口排队的老王告诉我,他等了三年还在"走流程"。昨天看到通知栏又贴出新供应商名单,清一色某字头的企业——懂得都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