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拾硬盘翻出来一堆新潮能源的老数据,突然就想跟大伙唠唠怎么看这玩意儿。说实话之前我也抓瞎过,要不是去年被套了小半年,逼得我硬啃了500多份交易报告,现在估计还在瞎操作。
第一步 数据从哪儿薅?
当时电脑开着七八个网页瞎点,券商APP的K线图缩成蚂蚁大小都看不清,气得我直接摔鼠标。后来发现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有个"数据超市",点进去差点被表格淹死——交易日期、开盘价、最高价那些字段密密麻麻堆着,愣是找不到下载按钮。摸索半小时才发现要勾选"复权方式",选"后复权"才跳出导出键。
直接导了2018到2023整整五年日线数据,Excel打开当场卡死三次,拆成五个文件才保住我的老电脑。
第二步 揪关键指标
刚开始跟无头苍蝇似的,连MACD金叉死叉都分不清。有次把股东人数变化当K线图研究半小时,被朋友笑掉大牙。后来学乖了,主要盯这仨:
- 成交量突变:去年6月8号突然爆出平时三倍的量,当时以为要大涨,结果第二天直接砸穿五日线
- 均线绞杀:30日线横着60日线往上拱的时候,八个交易日里来回打脸五次
- 大宗交易价差:发现折价超7%的交易出现后,隔周准有2%以上的波动
第三步 手把手看趋势
拿去年三月份那段跳水来说,光看日K线以为完蛋了。把周线图拽出来才发现:
- 蓝色30周均线早就在头顶压了三个月
- 周成交量连续萎缩得像条死鱼
- 当时贪便宜补仓,结果补在半山腰
最坑的是今年春节前那波,看技术指标全在低位,RSI都趴地上了。结果一查大宗交易记录,机构折价12%在跑路,幸亏瞄到这条,节后开盘暴跌直接躲过一劫。
血泪教训
别单看价格跳舞:有次盯着分时图炒短线,三块钱差价没吃到反倒赔了手续费。多周期对照才是正经,我现在电脑屏保都设成四个时间段的K线图。
量能会说实话:去年8月那波假突破,明明价格创新高,成交量却比前高少三成,这种花架子绝对要跑。
关联板块要盯死:新潮跟着油气板块走的贼紧,有次看到中东油轮爆炸新闻没当回事,结果板块龙头涨停带飞它七个点,大腿都拍青了。
折腾这么久算是整明白了,看数据不是算命,关键是摸透主力的套路。现在每周末雷打不动做三件事:更新数据表、标异常波动点、对比板块龙头。虽然还是经常被庄家割韭菜,至少知道刀从哪儿来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