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十大牛股排行榜,这次牛市是快牛还是慢牛?
个人认为这次股市结合经济周期,央行对市场的放水和监管部门对股市的降温的政策,是慢牛的趋势!
图1,股市终于从2018年去杠杆阴影中走出,中证全指2019年全年涨幅31.11%。
图2,2019年中国砥砺前行!但GDP增速在内外影响下有所放缓。若无意外,大概率能实现6%增长,约95.4万亿人民币。
图3,说了你可能不信,制造业PMI2019年一直在改善。
图4,说来有点搞笑,要不是因为猪,通胀可能不高
图5,但工业品价格2019年却持续走弱,显示增量需求疲软
图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有所放缓,但总量占GDP近2/3,是重要经济基础
图7,制造、基建、房地产,仍是三大支柱
图8,社会零售总额仍有较高速度增长,是GDP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之一
图9,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消费贡献最多
所以,2020年稳投资、促消费是GDP保六的主要发力点。但消费潜力短期爆发能力有限,不是单靠命令就能推动的,净出口占比太小,短期贡献也较少。更有效的措施必然在于稳投资,在“房住不炒”政策背书下,地产投资领域不能给予过高期望,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则是厚望所在。
近期央行的50BP降准,释放8000亿流动性,可以看出,2020年,中央稳增长保信心的大基调已经可以确定。正如某经济学家说的那样,中国人还没富呢就老了,就要进入龟速发展时代了吗?我们可以说不!
图10,中外居民资产配置比例,资料来源,海通证券
对比发达国家,中国居民迷恋房地产投资。6成超配地产,仅5%配置股票资产。投资理念落后,配置比例过低。
既然房地产受到调控限制,则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随着房屋投资收益降低,中国居民对股票资产增加配置,是大势所趋。但远不到大面积卖房炒股的地步,那或许会快速催生另一个泡沫,大面积卖房形成的负反馈又将拖累实体经济,所以卖房炒股是个伪命题,房地产最好的状态是维持稳定,用时间来消化。过度担心的人可以洗洗睡了,2019年的摩擦状态证明,中国有能力保持一切稳定。
二级市场也是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是2019年以来股市改革大刀阔斧,力度前所未有。扩大开放修法引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这将吸引更多资金入市投资;
图11,2019年,北上资金净买入3517亿,再创历史新高。据悉养老金入市也将在今年全面启动。
二是态度的转变,水至清则无鱼,适度的投机活动将吸引更多资金入市。从“妖精、野蛮人、全世界都没有”到2019年重现10倍、5倍股、翻倍股遍地都是。可以看出某些态度发生了质变。
图12,十倍股西方通信
三是杠杆资金的活跃。
图13,今年以来可融资融券标的增加741家,时隔四年大幅增长39.7%。
图14,30年来,第四次发生A股两融余额阶段性突破一万亿。
以上种种,都是牛市降临的征兆,区别在于它是个快的还是个慢的(窃以为最好是个慢的)。
所以2020年,A股最次也是一个慢牛。如果流动性大幅涌入股市,不排除出现快牛的可能。如果你还没买过股票,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科大讯飞是家什么企业?
如果我们去谈A股的物联网或者物联网的机会,我想,绕不开的一家公司就是科大讯飞。
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并且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而对于科大讯飞的定位就是就是:
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科大讯飞这家公司,成立于1999年,由中科大的几名学生共同创业,专注于智能语音,已经有近20年了。
而最近的一年,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下,科大讯飞的股价也从2017年的26元,涨到了目前的62元左右,市值近千亿人民币。
很多人都在说,凭什么一家收入50亿,利润5个亿都不到的公司,能够市值给到1000亿人民币?20倍PS,200倍的PE,这肯定就是泡沫!
但我想,我们先看看历史再下结论。
在上一波互联网浪潮的初期,我们看看那时候的估值:
1997年,亚马逊上市:1997年收入为1.5亿美金,利润为亏损3100万美金,1997年12月31日估值为14.5亿美金 (后来,2000年最高的时候,估值约300亿美金),对应PS为9.6倍,PE并不存在。
2004年,谷歌上市:2004年收入为32亿美金,利润为4亿美金,2004年12月31日估值为515亿美金,对应PS为16倍,PE为128倍。
2005年,百度上市:2005年收入为3亿人民币,利润为4800万人民币,2005年12月31日估值为167亿人民币,对应PS为55倍,PE为348倍。
如果大家看到1997年的亚马逊,2004年的谷歌,2005年的百度当时的估值水平,我们似乎好像觉得,但从估值水平来说,目前科大讯飞的估值数字可能没有那么离谱。
但我最想说的是,是为什么亚马逊在20年后,能够变成6000亿美金的公司,比当时看起来无法理解的估值还上涨了413倍,同样的也发生在谷歌与百度,谷歌上涨了15倍,百度上涨了35倍。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在我看来,就是亚马逊的创始人,Jeff Bezos在致股东信里的这句话:
一个梦想的商业:顾客喜爱它,它的天花板很高,有很好的商业回报,能够持续数十年。当你找到这个的时候,不要仅仅抓住,而是和它结婚。
亚马逊,谷歌,百度能够成长的核心原因,就是,他们在互联网的浪潮里,都找到了一个梦想的商业,同时,他们是各自领域的第一,所以,他们能够不断的在这条雪很厚的赛道里面,不断的滚雪球。
那么,其实对于科大讯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无非就是两点:
以语音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这条赛道到底有多大?能不能做到Jeff Bezos说的it can grow to very large size and it's durable in time?
科大讯飞在这条赛道里面,能不能做到第一?能不能做到Jeff Bezos说的custormer love it, it has strong returns on capital?
如果,这两点,科大讯飞都能做到,我想,千亿估值仅仅是一个开始。
那么,对于这两点,怎么看呢?
以语音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这条赛道到底有多大?
据Market Research这份价值2万人民币的报告指出:
到2020年,全球语音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30%,而在中国,智能语音行业的增速为41%,预计2017年能够在100亿人民币左右。
这样看来,其实语音市场并没有很大,并不属于我所说的“it can grow to very large size”,但我认为,我们并不能仅仅只看智能语音市场,而是要去看整个“智能语音+”的市场。
在2017年科大讯飞的发布会里,有这么一句话:
人类80%的收入信息是来自于我们的眼睛,而90%的信息输出是通过语音
这意味着,人类最自然便捷的方式就是用语音来表达,而这也让“智能语音”有了赋能其他行业的基础,实现人类最自然的信息输出。
比如,以科大讯飞目前重点发力的教育市场,整个中国的教育市场目前已经超过3万亿,同时,科大讯飞正在推行“智慧教育”,来赋能教育行业:
再比如,智能家居市场,也是依托于智能语音为基础。在2017年,智能音响的总出货量已经达到3300万台,而预计在2018年,智能音箱的总销售量会超过5600万台,而再加上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等一些列家居,智能家居的市场未来也会是超过万亿的市场。
在我看来,以语音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将会深刻的改变很多行业,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这种改变将会使得,这条赛道是万亿的市场,充满了想象力。
那么对于第二个问题:
科大讯飞在这条赛道里面,能不能做到第一?
在MIT评选的2017年全世界最聪明的公司:
科大讯飞名列第六,在所有的中国公司里名利第一,而MIT给的理由是:
科大讯飞占有中国以声音技术为基础的市场70%的份额
而根据券商的调研,2015年,科大讯飞占有国内智能语音市场44%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一;而在全球来看,科大讯飞的份额仍十分小。
以上的数据,都证明科大讯飞目前是中国语音的第一名,但这仅仅是目前的第一,未来科大讯飞还能不能保持这样的位置呢?
这就让我们回到,Jeff Bezos的那一句话,而Jeff Bezos认为,一个梦想的商业里的第一点就是:产品顾客喜爱。
这里,我谈两个我自己体验过的产品。
一个是中文的语音输入法,如果大家去看语音输入法的测评(四大厂家,科大讯飞,苹果Siri,百度,搜狗),目前讯飞输入法虽然不是用户最多的输入法,但它是口碑最好的输入法。
我自己也测评了一下,我虽然不赞同上面这位知乎用户的“其他都是渣”,但我认同,目前讯飞输入法的语音识别的体验是最好的,不仅速度最快,同时最智能(识别率高,有标点,自动纠错)。
从这一点上来说,确实目前科大讯飞在语音上面有一定的壁垒,毕竟,科大讯飞做这件事已经19年了,有很多的数据与技术的积累。
但在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产品,“智能音箱”上,很可惜的是,科大讯飞并没有能做到其在语音输入法的“好产品”。虽然叮咚(京东与科大讯飞)是国内做的最早做智能音响的,但目前的销量以及定价,以及产品综合体验在我看来是差强人意的。
随着阿里与小米的强势介入,叮咚的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垄断的趋势(占比高达65%),在2017年市场份额降到可能连10%都没有,尤其是在天猫双11强势促销100万台后。
同时,小米音响的体验是我目前用过的国内智能音箱里最好的,这主要来自于其完整的生态链,可以通过小米音响控制小米扫地机,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台灯,小米电视等一系列周边产品。
而现在,如果大家看一下价格,就知道为何叮咚的销量也一直很小,因为确实是其定价的狼性不足:
天猫精灵:499元/台(双11促销:99元/台)
小米音箱:299元/台
叮咚:799元/台
叮咚音响的价格等于天猫精灵加上小米音响,同时还没有天猫精灵与小米音响背后强大的生态链做支撑,确实很难有消费者购买这款产品。
总的来看,我认为科大讯飞目前在语音识别等偏技术的方面是有技术优势的,但其很可惜的,错失了家庭入口的“智能音响”的抢占,虽然其是国内最早的智能音箱厂家。
回到可能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目前科大讯飞的近千亿的估值是贵还是便宜?在我的内心,我其实更偏向这是一个合理的估值,因为科大讯飞毕竟在一条未来最好的赛道上,同时,它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我也看到很多科大讯飞在To B端的很多落地(尤其是在教育),但科大讯飞如果真的要变成一家伟大的人工智能公司,他更需要的是找到商业模式,同时,做出让C端用户喜爱的,愿意为之付费的产品。
最后,祝愿科大讯飞能够从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真正变成一家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让AI更多的帮助到广大千千万万,就像亚马逊的Jeff Bezos说的那句话:
长期看,用户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
我想,这其实也是科大讯飞提的“顶天立地”中“立地”的含义吧。
我们应该继续买入还是等下一个信号的出现?
交易中,如果错过了买入信号的话,那么是要直接买入,还是要等到下一个信号出现?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交易者都遇到过。在这里,细分一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这个交易者很专业。他拥有自己清晰的入场规则。而他之所以会错过这个信号,可能是因为某些特殊的意外,这些意外属于客观因素。比如,断网,比如,下错单等等。而等他发现之后,行情已经涨了一段距离,他已经错过了他的入场点。
比如,他应该在红圈的位置买入,结果他最后在紫圈的位置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没有入场。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你不再次进场,那么你可能会错过后面的行情,如果你现在进场,你的成本就跟理论上的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我当初做量化交易的时候时常遇到,我采用的方法就是,每一天核对仓位,如果发现有遗漏的,直接对着市价就补仓。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量化的模式在于:宁可做错止损,也不错过行情。我理论上不应该有遗漏信号的情况,但是既然出现了,那就是意外,这个意外的代价,我必须要承受,因为如果这是一波超级大的行情,我不想失去单子。
当然,这是量化的思路,因为你本身就是自动化的交易,这样的选择其实比放弃信号要强的多。因为,它依然在试错的范畴,只不过你的止损可能会多。
那么,如果我们不是量化交易呢?我依然建议你补仓,因为你的单子理论上已经入场,并且有浮盈,说明这波有是趋势行情的潜力。然而,你跟量化交易的不同之处在于,你可以重新设计止损规则。
因为当前的位置已经偏好,你完全可以采用,再次入场后重新设定止损。比如,你之前的单子止损就是5000块,那么你这次在这个位置入场,依然可以止损5000。虽然一切都变了,但是你至少不会错过后面的行情,风险依然可控。至于你说,跟之前比,我已经有损失了……那是根本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你错过呢?
第二种:没有规则的交易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交易者并非客观原因错过了这个入场位置。而是他在当初这个入场的时候,很犹豫很纠结,结果行情越走越高,他越来越不敢进场,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个交易者没有明确的入场规则所导致的。
你现在是否重新再进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在于,你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入场规则。当这个规则触发时,你要拥有无条件进场的能力,这样,你的交易才能够简单,高效。
行情未来怎么走,谁也不知道,因此没有人可以告诉你要不要在现在入场,真正专业的交易者,他的每一次入场,都是有自己的规则的,他只在满足自己条件的时候才交易。
因此,没有规则,就赶紧建立规则。
以上两种,就是我给交易者们的建议。我的建议是补仓,具体要怎么补,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各位觉得呢?点赞支持一下,谢谢。
你有哪些传奇的炒股经历?
不做死就不会死,炒权证一天亏掉一年的工资,买ST股,本金全部打了水漂,直接归零。
1.权证
权证实行T+0交易,有认购认沽两种,一推出就受到小散们热捧。尤其在大盘行情疲软的时候,认沽权证更是被爆炒。
2008年3月份的一天,我和亲戚商量一番之后,全权操作他的账户(他并不炒股,那个账户从开户到入金都是我带他办的),总金额8万元出头,期限嘛,视“业绩”而定,短则1天,长则没有期限。风险与利润分配,利润五五平分,风险百分之百由我承担,反正保证他不会亏钱。
那天大盘行情并不好,我买的认沽权证到中午收盘已有近3000元的浮盈,那时亲戚还提醒过我(他知道账号密码,能看到实时数据)见好就收,他的意思并非“风险是涨出来的”,而是对那个浮盈数字已经“心满意足,喜出望外”,但我并没有太在意,心想再涨点,凑个整(五五分,都分“整数”岂不美哉)。
万万没想到,下午突然一波跳水,疯狂杀跌,根本不忍直视那些数字。浮盈一下子变成巨额浮亏,心理防线完全崩溃!一来如此极端的行情我从未遭遇过,二来那个资金量对于我远远超出了“借钱炒股”的范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而且入市不到2年已经亏掉了大部分积蓄。
当日浮亏达20%以上,止损,清仓,根本下不了手。当晚搜集大量资讯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支认沽权证即将到期!价值为0!
次日不得不挥泪斩仓,亏损15000元以上!这几乎相当于我一年的薪水。
2.ST股,退市。没来得及卖出(连续跌停,卖不掉),近2000元本金打了水漂。
ST鑫安,2008年。
当天买收盘涨停板,还是浮盈的。阴差阳错,忙于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加之金额不大,也没放心上。结果没几天就停牌了!直到退市,没有“出逃”的机会!后来那个账户也给我舅舅了,我没有得到那支ST股票的任何消息,我也没有理会,想必早已归零。
心声身为一个老股民,小散,我的血泪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炒股炒汇炒币,从未放弃主业(打工)的我,不仅亏掉了全部积蓄,而且还陷入了负债的泥潭!
好在我的负债额不大,而且马上就可以还清了。我也终于不再痴迷于“短线炒作”了,人生苦短,更有意义更美更好的事物一抓一大把。现在的我每天都很忙也很充实,只是少了几分急功近利,多了几分淡然与从容。
普通人如何走上复利投资致富的门路?
1,什么是复利投资?
所谓复利投资,就是把上一期的本金和获利,全部当成本金,投入到下一次的投资中。例如,你有10万本金,一年内赚了2.5万,年底你算账的时候,本金10万,盈利2.5万。然后到了下一年,你把这12.5万都当成本金,再次投入进去。
这样,每年都把上一年的本金和收益,都全部投入到下一年的投资中,就是复利投资了。
2,复利投资的本质是什么?复利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在接受一个事实:投资这件事,和收益率比起来,资金规模更重要!
有两种投资,一种是10万本金,100%的收益;另一种是100万本金,10%的收益。你觉得哪个靠谱?10万一年做100%,盈利是10万;100万一年做10%,盈利也是10万。普通人会把注意力放在收益率上,认为投资高手、投资牛人,就应该做超高的收益率,别说100%了,一年不翻个三四倍,都不叫大神。
但是事实是:和追求一年1倍、几倍的超高业绩比起来,维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年均10%到30%的收益,更加靠谱。
这其实是两种投资思维,两种对投资和投资回报认知的区别。
如果你认为,炒股可以获得几倍的超高回报,那么你就不用理会什么复利投资;因为对于你来说,本金不重要,就是只有1万块钱,也可以靠自己神乎其技的投资技巧,几年内做到几百万上千万的级别。
但是如果你认同,长期的高回报是很难的,或者不可能的,与其追求那种可行性太低的超高回报,不如追求长期稳定的一年百分之十几到几十的回报,更靠谱——事实上,这个水平的回报,已经算很高的了——那你就需要复利投资。
因为在平均年收益不那么惊喜的情况下,你需要不断地放大本金,才能把最终的总收益做大。而放大本金的最朴素的方法,就是把盈利投入到下一轮的投资中,而不是取出来花掉。
这里说个题外话,为什么很多搞金融的,喜欢收购或者开保险公司?因为资金量大啊,可以通过保险吸纳大量的资金啊。
3,普通人可以做的复利投资有哪些?答案很简单,优选股票和基金。
这个答案一点不稀奇,基本上咱们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投资品种里,比较靠谱的就是这两个了。其它的,要么门槛太高,要么风险太大。所以,股票和基金,就是相对大众化的选择了。
4,怎样用复利投资的方式,做股票和基金投资?刚才我们讲了复利投资是什么,以及它的本质是什么。根据前面讲的东西,我们得出结论,要想做复利投资,你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笔闲钱找到好的投资标的耐得住选择合适的买卖时机1)一笔闲钱。既然是不断地把本金和收益放进去继续投资,那就意味着,你不能把收益取出来花掉,更别提把本金取出来了。这也就意味着,你拿去投资的钱,是一笔闲钱,是你短期内用不到的钱。
如果你期望一年赚几倍,年初投资,年尾拿出来去消费一把,那就无法做复利投资。
很多教你做基金的,会让你每个月按收入比例强制去定投。这其实就是不断地拿出闲钱去投资。这同样也意味着,你在投资之外,有别的存款或者收入来源,支撑你的生活。
2)找到好的投资标的。无论是按照价值投资、成长投资的方式,找到一个优秀的、持续成长的企业,还是选择好基金。这种选择能力,是必须的。因为复利投资的基本要求,就是持续的收益回报,那持续的收益回报从哪来?当然是从你选中的投资标的来的。
这个选择能力,就是投资的核心技能。
3)耐得住。耐得住,并不容易。有的时候看到赚钱了,想落袋为安。有的时候哪里需要花钱了,想卖点股票,换点零花钱;有的时候股价下跌了,着急了,扛不住了,就给卖了。
耐得住靠的不仅是心态,还有专业。你得有一个专业的投资体系做支撑,为什么现在股价在下跌,你还要继续持股?
4)买卖方法和时机。不同的投资体系,买卖的方法都不一样。价值投资的相对简单点。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按照安全边际的思路来设定买入点和卖出点。
最后,复利投资属于道理简单,知易行难的投资方式。需要学习,更需要坚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