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盘为什么突然下跌,对于基金你们加仓了吗?
昨天股市的大跌,让这个星期基金赚得钱全都赔回去了,心情有点不爽,但也没有办法这是大趋势,谁叫我们是韭菜呢,散户就是让人家大户口割的。但如果坚持自己的合理的投资策略,还是能够赚钱的,大家没必要灰心。
一般情况下,前两周大盘的冲出高位时是北上资金吸引散户接盘出金的策略,这才有了第一次的大盘下跌,当然这里也有国家金融机构提前出手制止的效果,不然的话一般北上资金不会这么快就收韭菜了,这也让股市风险回归到安全线上。但股市的低位也让一些大户抄底冲线,才助推了这周几天的上涨,但因为资金量比较小和外界因素的变化,使得股市在周五大跌,但根据股市K线图来判断,下周还有一个回调加下跌的过程,但跌幅没有前两次那么大了,主要下跌空间已经没有多大了,这个时候才是我们散户加仓抄底的机会。
所以,各位的基金来加仓还是等到下周看大盘走势的变化再来判断入市的时机,不断太过冲动,看到低点就快点加仓入市,却不知道低点的后面是否还有更大的低点。股市基金有见,入市投资需小心。
但大盘指数都在上涨?
资金流出,指数上涨这在近几年的股市中是非常普遍的存在,叫做涨指数跌个股,赚了指数不赚钱的行情,尤其是2017年特征最明显,大盘一直很稳定,但是大部分股票却表现出跌跌不休的走势。
这主要原因在于上证指数的涨跌是由较大权重的一揽子股票起决定性作用,是总股本巨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它们的股票总数占股票市场股票总数的比重很大,也就是权重很大,它们的涨跌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大,其它3000多只股票权重小,对大盘走势影响就小。
那股市资金流出,但大盘指数都在涨,是什么情况?1、资金流入少部分个股,流出大部分股票。资金流入了指数权重股,却有大部分资金在流出其它股票,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发生,在资金流向中,虽然流出的资金最后是远超于流入的资金,但因为有大部分资金是流入到权重股里带动了权重股上涨,指数就稳定了,资金最后统计是流出的,不影响权重股上涨。
这种情况一般是大资金对权重股的布局,而其它资金对股市并不看好,选择了流出,才会经常听到涨指数但市场走势不好的现象,这种事情发生在熊市阶段是非常频繁的,用权重控制指数,避免大盘持续走低。
2、主力资金流出个股,股票涨。第二种情况就是股票一直在涨,但是资金流向是大于流出的,这个也和大盘涨指数不涨个股有点相似,这种情况一般是主力离场了,就是说以个股来看,如果一直股票近期持续在涨,但资金却不断流出,说明该股票虽然上涨了,但后面风险很高。
主力出货的原因就是大单买进封板,然后小单出货,最后股票虽然在涨了,但是主力资金流出较多呈资金净流出,股票封板。
因此,这种现象就说明市场不看好的人很多,仅仅是机构在权重股中支撑着大盘走好,指数虽然上涨了,大部分股票却不涨,也可以说明市场的行情走势不理想,仅仅是赚了指数不赚钱。
感谢点赞和关注,欢迎评论和转发,每日分享更多观点
医疗板块都快跌没了?
网叔的解答最全最优质!集采对于医药板块短期来讲,就是杀猪!
大的集采已经经历三轮了,从化学药到医疗器械,无一幸免,中成药也在路上了。
每轮集采,降价动辄90%。
原本赚的盆满钵溢,一下子变成了微利。
这情势,二级市场的反应可想而知:剧烈波动,剧烈波动下行!
国内的医药95%都是仿制药,没太多创新能力。所以集采对于医药行业,短期就是杀猪,杀得这头猪哇哇叫。
1、盘点一下2018年以来的主要集采事件:
2018年11月,第一批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启动,实行“4+7”药品集采试点,最终25个品种中选,6个弃标,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这一轮让医药板块跌去2000亿。中证医药的估值跌破20,是近些年的历史最低点。2020年1月,第二批药品采集从25个品种扩大到33个,向全国扩围,最终平均降幅53%,个别品种降幅接近90%。2020年9月,第三批药品集采落地,共涉及52个品种,86个品规,平均降价幅度超过70%,多个品种出现降幅超过90%的情况。
个别药物单片价格跌到了1分钱。80元一粒的伟哥(西地那非),现在2元一粒,比可乐还便宜。
2020年7月15-16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座谈会,就生物制品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2020年11月5日,冠脉支架集采落地,宣告了医疗耗材集采时代的到来。医疗集采,不管是药,还是医疗器械,谁都不能幸免。
这一次,心脏支架从平均13000降价到700左右,最低报到469。
2、为什么要医药集采?
答案是医保没钱。
未来10年中国的老龄化将增加到1.5亿以上,大概率会走入医保基金每年盈余为负,总资金规模逐年下降的尴尬。
随着国内的出生率下降,开源越来越难,节流必然提上日程。集采就是节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3、集采对于医药行业的影响几许?
(1)短期即杀医药企业的业绩,也打击医药赛道投资人的信心。
在股市我们赚两个钱,业绩增长的钱 + 情绪上涨产生的泡沫钱。
业绩增长受阻,泡沫也会被挤去不少。
被采中的企业,利润下滑是肯定的。没被采中的企业,市场丢失,利润,业绩更是下滑。
(2)中长期看,被采中的企业因为在市场获得了“垄断”地位,扩大了市场份额,很有可能成长为医药板块的核心企业。
当然也需要关注其旗下药品集采之后的利润,毕竟市场规模再大,一旦降价到“不挣钱”,也只是瞎折腾。
(3)低价集采也会逼迫医药企业转向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端的投入。
长期讲,集采也不能一味看成是医药股的利空。
国内仿制药占95%。
2017年我国全部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不到全球前十公司总和的5%,创新的能力和动力都非常脆弱。
这个行业发展,急需外部力量鞭笞。
11月份落地的第一批冠脉支架集采为医保节省了100亿元,但仅占总开支的0.5%。如果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实现进口替代,节流的空间巨大。
中国药品和医疗器械总体对外依存度分别约20%和30%。只有提升国内医药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国产替代进口,才能真正带来中国医药行业繁荣。
(4)日本经验看,医药行业的政策风险虽然巨大,但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严重老龄化的日本,国家对于医药企业的政策打压也非常严重,用企业利润补贴老百姓,大大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利润回报。
不过即便如此,从1992年到2012年,在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中,医药行业指数依然逆势上涨了92%,14年跑赢日经指数。
(5)利好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企业,仿制药和创新药产生巨大的分化
创新药、创新器械、医药外包等医药的创新产业链不仅不受集采影响,更是利好。投资医药的朋友,可以重点关注一些医药创新龙头企业。
另外,药店、民营专科医药、医美、特色原料药等医药领域,集采也几乎不受任何影响,可以关注。
今天市场指数微跌?
是的收盘只是微跌没错,错的是你不该只看结果还要看过程,今天大盘指数自开盘到临近盘尾上下翻腾称为微跌不准确,应该叫剧烈震荡。今天全市红盘仅754家,2878家收绿,红盘超过5个点(包括5个点)仅有91个,这就是空头行情悲观情绪浓郁的典型表现。
今日三大股指全线下挫,沪指收盘跌0.51%,收3198.59点,失守3200点整数关口;深成指跌0.97%,收10124.66点;创业板指下跌0.81%,收1683.80点,市场成低迷量能萎缩,两市合计成交7330亿元。行业板块呈现普跌态势,行业板块涨幅居前的券商信托也仅收涨0.76%,食品饮料收涨0.02%,其余板块全部泛绿,北上资金全天净流出近60亿。由此可见虽然上证微跌个股却异常惨烈。 (图1)
其实大盘间中出现调整完全是一个正常现象,没必要过于恐慌,只要适当控制好自己的仓位即可。任何市场都不可能只涨不跌,适当的调整可以有效降低暴跌的风险。自年初至今大盘一气上涨将近30%单日成交量屡屡破万亿,场外配资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又开始出现死灰复燃的苗头。为了控制风险于未然监管部门近期再三声明严查场外配资,从而引起市场资金的大撤退,大盘也随即进入震荡调整期。2015就是因为监督部门的风险控制来得太迟药下得太猛才导致局面无法掌控。
(图2)
上图1是沪指日线图,从图中K线走势看清明节后一直到现在大盘基本处于横盘状态,市场投资者的焦躁,谨慎心理随着横盘时间的加长而加重,市场参与活跃度是下降直接反映在量能上。图2是周线图,周线图的K线多头扩散重心下移走出圆顶的前半部分,如果圆顶真的成立那一个短周期的调整是板上钉钉了。周线图上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量能平均移动线(5,10)已经完成向下穿越形成死叉,这种量能均线死叉如果不能出现强势放量的上攻根本无法改变它继续下行的趋势,可是依照当前的市场环境短期放量上涨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控制仓位防范风险,静心等待量能均线死叉走缓并开始出现抬头再考虑积极参与其中。
,
为什么美国股市下跌?
昨夜今晨,美国股市暴跌,今日沪深股市受此影响,开盘大幅低开,午后大幅下跌,截止收盘,上证指数跌超3%,深圳成指跌超4%,创业板指数大跌超过5%,个股惨烈下跌,收盘472只股票跌停。
美国股市大跌,中国股市跟随下跌,主要原因是投资者恐慌心理的传导。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国金融市场的运行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各主要经济体和金融市场的关系密切,当一个金融市场出现突发走势,极易传递到其它市场。
另外,A股市场前期少数大盘股拉动的指数上涨行情,使得9成以上的个股丧失了流动性,在恐慌情绪下,极易发生集体暴跌。
从历史走势来看,A股市场对美股,形成了一种跟跌不跟涨的惯例,所以,美股一感冒,A股也跟着打喷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