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绩优净值,001409基金该不该长期持有?
从我八年基金投资经验来说,基金比较适合长期定投,我通过长期持有定投基金,100%的收益不是什么难事!选择基金定投,首先要明白开放式基金有货币型、债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几种。货币型基金无申购赎回费,收益相当于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随时赎回,不会亏本。债券型基金申购和赎回费比较低,收益一般大于货币型,但也有亏损的风险,亏损不会很大。股票型基金申购和赎回费最高,基金资产是股票,股市下跌时基金就有亏损的风险,但如果股市上涨,就有收益。通过长期投资,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8%~20%左右,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7%~10%。 还有一点就是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具有类似长期储蓄的特点,能积少成多,平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它有自动逢低加码,逢高减码的功能,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总能获得一个比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额投资可抹平基金净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场的波动性。只要选择的基金有整体增长,投资人就会获得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不必再为入市的择时问题而苦恼。 基金本来就是追求长期收益的上选。如果是定投的方式,还可以抹平短期波动引起的收益损失,既然是追求长线收益,可选择目标收益最高的品种,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本来就优选了标的,具有样板代表意义的大盘蓝筹股和行业优质股,由于具有一定的样板数,就避免了个股风险。并且避免了经济周期对单个行业的影响。由于是长期定投,用时间消化了高收益品种必然的高风险特征。
建议选择优质基金公司的产品。如华夏,易方达,南方,嘉实等,建议指数选用沪深300和小盘指数。可通过证券公司,开个基金账户,让专业投资经理为你服务,有些指数基金品种通过证券公司免手续费,更降低你的投资成本。
不需要分散定投,用时间复利为你赚钱,集中在一两只基金就可以了。基金定投要选后端收费模式,分红方式选红利再投资就可以了!
你这个工银基金的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投资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能力边界,在“互联网+”趋势的引领下,深入研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新机遇以及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融合的发展新空间,重点选择发展潜力巨大优质公司进行投资!所以应该 长期持有,定投的方式肯定有问题!
五年后会怎么样?
时间往前推五年,如果我们在五年前的今天买入一只基金,持有至今会是什么结果?
数据不会说谎。按照五年收益排行正负前十名的基金都在这里,对比起来,冰火两重天!!
三十万买入一只基金持有五年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就是如此的对比鲜明。事实上最近五年收益为负的基金有64只之多,但考虑到目前基金市场总共有7000多只基金,负收益基金占比不足1%,踩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概率持有基金还是能获得回报的。
然而从成立至今亏损的基金,就有一千多只了,占比10%左右,这样的基金又分为两类
去年七月至今年七月份发行的,成立一年左右的新基金,在亏损中占据绝对多数。建仓期恰逢市场阶段性高点,尤其是最近一年医药、大消费萎靡,这类基金就是生不逢时。比如国民女婿王宗和的鹏华匠心精选。买入基金后除非忘记密码不闻不问,不然那心情真是难以言表。我18年初首发认购了谢治宇的兴权合宜,整整两年的封闭期内,净值一直为负,极度郁闷😒
成立超过三年依旧亏损的基金这种大部分都是被动跟踪某一类指数的,跌幅榜“状元”跟踪的就是传媒指数,还有一些周期性行业的指数比如油气指数也是多年负收益状态。但成立以来亏损并非没有阶段性盈利,比如下图这只创业板50,成立于2015年7月,真是生不逢时。15年6月杠杆牛掉头向下,创业板指数从一个月高点最高点4037跌到最低2485点,单月最大跌幅40%,接下来的漫漫熊途一直持续到18年12月,基本上认购这只基金的最初三年血亏,最近三年创业板又起飞了,这个指数基金收益位列优秀榜!
通过以上真实的基金业绩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想要买入基金,持有五年做长线投资的,一定要谨慎挑选。我总结下来的经验就是
一 不要买首发新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的更不行。基金公司通过管理费旱涝保收地挣钱,所以尽量多发新基,利用明星经理、头部经理发基是利益驱使下的最佳选择,基金公司发基节奏比较固定,年年发,不会过多关注市场所处的位置,反而越是市场高点,在基金赚钱效应驱使下进入市场的基民越多,越是发行发行新基金的好时候。基金经理是雇员,在发行新基上没有过多的话语权,责任心强基金经理会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这也仅仅是他们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争取基金收益最大化,时点不对,打怪兽难度数倍增加,再好的管理人也无济于事。在此心疼一下交银杨浩,传闻今年几近抑郁,这样的基金经理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负责的。还有银华的焦巍,说三季度是他仅次于熔断时期,最焦虑的时段,无数次怀疑人生。
二 不要在市场高点买基金从2001年9第一支开发式基金发行以来,市场公认两个牛市大顶是2007年和2015年,即便是在高点发行的基金,现在回头看,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以我国证券市场的调性,如果可以,还是耐心等待,至少不要在某个行业大繁荣时期买入。去年底今年初,买入医疗和大消费基金的,几乎全部被埋,如果能在这些行业调整的时候进入,未来最终收益将会是不同的境遇。我们无法预测顶和底,但完全可以在相对低点买入,怎么说半山腰也比站在山顶吹风好。
三 五年中长期持有基金赛道很重要我本人是长期投资的拥趸者,只是A股的调性就是风水轮流转,一个一个来,排队等着炒。行业轮番上阵,一炒就过热,再进入漫长的估值消化期,未必是熊了,但长期横盘震荡,来回坐过山车滋味不好受。五年持有期可以保证能经历一个甚至多个行业的估值泡沫期,分享更大收益。持仓行业可以偏向消费,新兴产业类方向,有中长期发展前景。不信你看,那些成立以来净值超过十元的大牛基,大部分来自精选的消费行业。
不要期望去逮住任何榜单前5%、10%的基金,这个排行榜轮换很勤,就像流行歌曲排行榜一样,不停有人来有人走,隔几年总有老歌还会重新上榜,挑你喜欢的听就行了。
如何进行有效的仓位管理?
在交易中,仓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交易的成败。虽然,好的仓位管理,不能保证交易者一定能赚钱。但差劲的仓位管理,一定能保证交易者亏钱。下面我来说一下我自己使用的仓位管理法。
1、总仓位实行上限制
总仓位比例=已使用资金或保证金/账户净值。当总仓位比例达到设定的上限值时,账户只可以进行平仓而不能进行新的开仓。如果超过总仓位上限,则对超过部分实行强制平仓,直至仓位比例符合规定。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总仓位比例的计算公式中,分母使用的是账户净值,而不是账户余额。所以,为了不被强制平仓,我一般不会用账户允许的仓位上限进行交易,而是会留有一定的空间。因为如果你使用满仓交易,只要出现浮亏,那就意味着你的仓位有一部分需要被强平。而在交易过程中,浮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2、单笔交易仓位控制
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我通常不会将自己的子弹一次性打出去。例如,我能使用的仓位上限是5,那么我单笔交易使用的仓位不会超过3。这个3就是我单笔交易的仓位上限。可能有的人会说,眼前有一个极好的交易机会,我先使用3的仓位进行交易,然后马上加仓1个或两个仓位。其实这是对单笔交易仓位上限制的变相破坏。不管你使用的仓位是1,还是2、3,加仓的前提都是你在有一定盈利的情况下。
3、单个交易品种仓位控制
如果单个交易品种仓位过高,那账户在这个品种上面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一旦市场走势不利,账户资金就很可能会出现较大回撤。
4、关于加仓、减仓的问题
上面说到,加仓只有在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可能有的人会说,为什么不能补仓呢?我觉得如果要补仓,那就说明这笔交易一开始进场的点位可能是不合适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对大方向的判断是正确的,那补仓没有问题。可如果我们的判断是错误的呢?很多人重仓交易、逆势交易,最后出现重大亏损,其实就是因为自己不愿意去承认一开始的判断就是错误的,反而去补仓导致的。
接下来再说减仓。减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亏损减仓,一种是盈利减仓。当市场价格按照自己判断的方向运行,到达自己预设的目标位的时候,自己会实行分批减仓,减仓的幅度则需要根据具体行情来确定。而亏损减仓,如果是因为自己一开始进场的依据已经不存在了,那我会是以清仓的方式来完成。当然,有时候,为了避免判断失误,我也会留有少量仓位。
最后,不管是总仓位上限,还是单笔、单品种仓位上限,都是不容触碰的硬性规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执行,而不是破坏。因为只要有一次破坏规则,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规则也就变得形同虚设了。
感谢阅读本文。码字不易,大家如果赞同我的观点,就随手点个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预期收益率约定收益率分别指什么?
大家都在问有十万块该怎么理财,其实我们 在各种平台看产品的时候,都要现看产品的收益率。 各大平台也会将产品收益,放在显眼的位置,让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到。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收益数字下面的收益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 比如微信上的: 描述可谓是多种多样,“近一年收益”、“上月年化结算”、 “业绩比较基准”、“上日年化”、“预期收益率”、“近一年净值增长”…… 这些描述,到底是啥意思呢?
“上”、“近”字眼,反映的是过去 像“上月年化结算”、“上日年化”、“近一年收益”、“近7日年化”等等这些描述,都是以过往业绩为基准,对产品未来收益的估算。
1、7日年化收益率:
7日年化收益率是计算货币基金收益的,收益=本金*收益率/360*天数。货币基金的收益是每天发放的。用户在账户中可以每天查看。7日年化收益率2.7相当于存入10000元,用户一年可以拿到270元收益。 像“上日年化、上月年化”这些描述,都是以相应时间段,推算出一年的收益率
2、近一年净值增长
理财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净值型产品 这种净值型产品,是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只与产品的净值有关。
举个栗子: 产品刚成立时,通常都是从净值1开始计数的。假如一款产品已经成立270天,最新的净值是1.05,那么: 年化收益率=(当前净值-初始净值)÷初始净值÷已成立天数×365 =(1.05-1)÷1÷270×365=6.759% 当然,“近一年净值增长”,反映的依然是过去一年的情况,也只能当做一个参考,不能完全确信。
3、预期收益率
未来可期 预期收益率,指的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未来可实现的收益率。 计算是这样的: 预期收益=投资总金额×预期年化收益率÷365×投资天数 当理财产品到期后,我们也能够反推出实际收益率是多少,只要把原来的公式变换一下位置就可以了: 实际年化收益率=实际收益÷投资天数×365÷投资总金额
4、业绩比较基准
业绩比较基准,我们在投资基金的时候常常会听到。 打个比方,银行发行了一期银行理财,这一期产品最终获得4%的年化收益。 等到发行第二期产品时,银行就会提示客户说,这款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是4%,这个意思就是说,产品的历史收益率曾经达到过4%。 至于这一期产品最终收益率,是高于业绩比较基准,还是低于业绩比较基准,银行是不能确定的。
总之,收益率表现的方式各种各样,但都是对过去的反映,或者是给的一个预期目标,大家都是仅作参考就好了。除了要看到收益,还要看到产品的风险哦~
90后刚上班没多久?
90后可以适当考虑理财这件事了。理财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小到一笔钱该怎么花,大到如何对自己的人生做规划。
理财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资产”。资产分为3类:生钱资产、耗钱资产和其他资产。
生钱资产能为你带来正向收益;耗钱资产不但不能带来收益,反而还会继续消耗你的钱;其他资产就是既不会带来正向收益,也不需要额外投入。
假如在生活中碰见打折促销,有理财思维的人首先会考虑,这个东西是否能产生价值。比如考虑买一件打折衣服,自己是因为“需要”,还是仅仅“想要”或者“低价”而买,款式是否合适自己,是否已经有类似的衣服被闲置,能穿的机会有多少,是否有成本更低的可替代产品,是否对自己的形象提升有帮助等。如果都没有,这件衣服就只是一件“耗钱资产”,不能产生价值,还浪费了钱。这也是为什么有理财思维的人能越来越有钱,而普通人只会越买越穷。
再往长远说,如果想要实现40岁退休,怎么做才能实现?
首先你得有提前退休的规划,并且能长期坚持实现,不半途而废。然后开始理财之路,对目标进行拆分。根据标准普尔家庭资产模型,可以把资产分为四个账户,按照固定且合理的比例进行资产分配,有助于实现资长期、持续、稳健的增长。
账户一:必要性支出。比如交通、房租、吃饭等。一般占总资产的10%左右。
账户二:应急备用金。人生处处有风险,谁都不能保证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要做好抵御风险的准备。这部分主要用于突发、紧急的大额开销,比如大病、事故等,占总资产20%左右。一个意外或者大病就耗光家产的例子屡见不鲜了。可以用这部分的钱先配置医疗险和意外险,后续可以再考虑配置重疾险。有保险傍身,奋斗才没有后顾之忧。但要记住,保险的作用是抵御风险,而不是赚钱。
账户三:投资资金。这部分资金是用来“钱生钱”的,一般占总资产30%左右。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比如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等,但千万不要盲目跟风。另外,年轻人刚刚工作收入还不高,这部分余钱建议投资在自己身上,去开拓你的眼界,丰富你的头脑,努力提高自己的主动收入才是最要紧的。账户
四:保本升值。这部分资金更多是养老、教育等未来必须的支出,不应该随意取用,同时要求有一定抗通胀能力,所以理财应以稳健保本为主,升值为辅。可以选择基金、国债等投资渠道。通过提高收入和调整理财组合,调整出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就有可能实现提早退休。
这就是理财思维:目标明确,提前规划,拆解目标,注重积累,不小看每一分收益,保持理性和耐心。不让辛苦赚来的钱因为自己的无知白白浪费。理财如此,人生亦如此。人生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确定自己想要的生活,坚定目标,忍受寂寞,拒绝诱惑,韬光养晦,注重积累,不小看每一份付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