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降息,是因为美国降息导致的吗?
欧洲股市暴跌,美国降息只是一个小的触发因素,或者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实则有更深刻的经济、政治因素。
德国经济下滑是直接原因
进入2019年,随着默克尔即将交出权利棒,德国经济前景越发不明朗。上半年德国经济数据,出口数据都在下滑,最新的7月份德国制造业的PMI跌至84个月低点,这已经是第7个月低于50枯荣线。更为严重的是汽车业的不景气对德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大。同时,法国、西班牙和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而意大利停滞不前。
英国脱欧重创欧洲经济
英国脱欧悬而未决,如果英国无协议“脱欧”,英欧双方企业每年将面临580亿英镑的额外成本。欧盟的发展过度依赖德法英三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其他国家的经济都相当薄弱,英国脱欧就是不愿意将英国拖入泥潭。所以,欧元区的根本问题是对未来的选择,一旦英国脱欧,欧盟的未来更不乐观。
所以无论怎样的政治选择,对欧洲经济都是打击,对欧洲股市都是利空。
短期需要获利回吐
从2018年11月欧洲三大股指见底回升,到2019年7月初,德国DAX30、法国CAC40,英国富时100涨幅也接近20%。其实欧洲股市和美国股市基本同步,从2009年开始10年向上运行周期,只不过涨幅要远小于美国股市。
短期涨幅不小,长期来看,涨了10年,加上经济并不给力,造成股市虚高,短期有美国加息这样的不利因素,股市当然会集中反应。
结论:
欧洲股市归根到底还是欧洲的经济决定的,但恰好股市的高点,遇上了经济下滑,更重要的是欧洲一向是“黑天鹅”乱飞,有英国脱欧这个达摩克利斯之剑,欧股前景并不乐观。
各国央行为何集体放水?
央行的货币宽松手段能否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措施的时间;目前经济危机确实还没有出现,但是现在已经有明确的经济下行征兆了,也因此,各国央行开始了提前的宽松周期,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征兆和经济下行趋势全球经济的发展,从历史中可以发现周期性的规律,即经济增长周期与衰退周期交替出现。2008年次贷危机将全球经济带入了衰退当中,而从2009年开始,全球经济开始了一轮新的增长,进入增长周期;现在看来,这次的增长周期已经接近结束了。
(一)制造业数据的下滑
从2017年开始,可以看到各国的制造业pmi从上升转向了下滑。本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页岩气革命带动的制造业增长,因而制造业数值的下滑,代表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衰减,从那时起,可以认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开始向末端发展。此后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pmi数值降低到了50以下,这个荣枯线意味着,经济增长周期开始向经济下行周期过渡,并且导向了未来的衰退期。虽然美国经济在特朗普减税刺激下优于其他经济体,但是本月公布的pmi数值依然已经降低到了50以下,代表全球经济向经济下行周期的转换正式开始。
(二)先行指标的预示
第一,国债收益率的倒挂
今年5月起,美国3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持续性的倒挂,引起了市场的迅速悲观。国债收益率的变化意味着市场认为短期内可能出现衰退,因此宁可忍受更低的利率,也要投资远期的国债进行避险,从而压低了远期国债收益率。历史上,国债收益率的倒挂有7次带来了衰退,被分析者们认为是衰退的强关联前瞻性指标,这是市场对衰退来临预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第二,美国就业市场的魔咒
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保持着强劲,这是美国经济仍然优于国际水平的鲜明特征。但美国非农失业率保持持续低位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的更加悲观:美国的自然失业率是4%,在历史经验中,只要非农失业率持续低于这个数值平均32个月以上,就会带来新的一轮衰退。原因现在还不明朗,可能来自于经济周期的自然演变,但现在美国非农失业率已经低于这个数字长达28个月了,时间越向后推延,显然就更不利于市场的预期。
在此之外,全球各国的房地产市场与制造业数据都开始了严重下滑,伴随着恐慌指数的上升,种种迹象表明,市场的悲观预期并不是空穴来风,虽然衰退不在眼前,但是似乎经济增长向衰退的演变已经开始了。
二、央行的干预时间与效果央行的宽松货币手段是干预经济下行的典型工具,通过降息、资产购买等方式,央行可以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和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对市场进行支撑。然而,央行的宽松手段并不是每次都对经济下行有所帮助,因为干预经济的时间点非常重要。
(一)提前干预的重要性
美联储的历次降息后,却不一定总是能力挽狂澜,将美股和美国经济的走势拉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降息的时间点。1995年和1998年是格林斯潘的两次得意之作,美联储通过果断的“预防式降息”,在经济下行刚刚露出端倪的时候就立刻干预,从而扭转了美股的下行,也真的预防了经济向衰退的演变。
而2001年则是反面的案例,美联储在经济开始下行、互联网泡沫已经破灭的前提下,降息非常犹豫,直到美股的颓势和不可控下跌开始,才匆匆降息,这样对经济下行的延缓和阻碍作用已经非常不明显了。
因此,央行对经济下行趋势进行干预的时间点,对于干预的效果非常重要。但历史上,各国央行对经济下行的干预往往会迟滞和延后。
(二)现在降息算不算晚?
对比以往的数据来看,现在各国采取降息的时间点并不靠后。虽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经济数据依然坚挺,但是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日中等主要经济体情况来看,经济的下行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了,适当的宽松早就该进行了。所以并不是各国央行的宽松手段提前释放,而是美国经济的情况比其他国家尚好,因此美联储宽松的压力比较弱而已。
而美联储虽然在7月否认了降息周期的开启,但是现在看来,在9月重新开启降息的概率非常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美联储这次的动作,要更早于以往的经验。
三、提前宽松的利与弊在危机之前提前进行宽松,这可能是一个预防经济下行将全球经济带入衰退深渊的方法,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隐患:
第一,过早的宽松可能增加泡沫风险
从2007年的降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在危机之前的宽松可能可以延缓危机,但还可能推高泡沫风险,从而导致危机发生时更强大的冲击。目前央行宽松面临的最大舆论压力就是这个,欧日央行的负利率政/策一直在持续,这意味着流动性本身就处于泛滥的状态,那么更多的宽松,也可能意味着资本市场未来更大的风险。
第二,参差不齐的宽松节奏造成的问题
欧日央行在已经宽松的基础上,即将开启新的资产购买计划;而美联储现在连降息周期都没有正式开启,这样的节奏错乱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即使美联储再迅速的降息,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把利率降低到零或者负值,这让欧日央行的宽松带来的流动性将更多进入美国市场,而并没有支撑本国经济。这样导致了美联储面对了流动性泛滥和国债收益率倒挂加重的矛盾,决策更加难以进行。
因此,央行干预经济下行进程当中,降息的时间点至关重要,这决定了宽松手段对经济支撑的效果;现在虽然经济还没有到危机的层面,但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衰退可能已经在路上了,因而现在央行的提前干预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提前的宽松可能在延缓经济下行的过程中,还可能带来其他的隐患。
预计维持当前利率水平至2020上半年?
6月6日周四晚间,欧洲央行公布6月政策会议决议声明,预计将维持当前利率水平至少直到2020年上半年。即欧洲央行主要再融资利率0%;欧洲央行边际贷款利率0.25%;欧洲央行存款便利利率-0.4%。
从今年年初以来,欧央行就一直保持着这个利率水平,因为欧盟经济受到英国脱欧以及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影响,经济持续低迷且通胀率偏低,所以欧央行多次推迟加息。另外,欧央行维持超低利率政策不变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欧元的货币成本,积极抢占国际货币份额,同时可以在美国套利并利于扩大出口。
欧央行维持利率政策不变是符合市场预期的,所以目前对黄金价格不会有明显的影响,近期黄金价格的走强主要是对美国下半年降息与四季度美联储扩表的预期。
欧央行长期维持低利率的政策很难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长期支撑了国际黄金价格,使国际黄金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但是由于其利率水平稳定,所以对黄金价格上行推动也有限。由于欧央行的利率水平几乎无法继续下调,所以其QE政策对黄金价格影响相对会更大一些。
近几年来,由于美元处于加息周期,美元不断回笼,这对欧盟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欧央行始终未改变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个是本身经济增速等问题,同时也存在货币供给问题。
总体来看,欧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给予黄金价格的支持是中性的,黄金价格的强弱未来主要看全球经济风险系数与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货币政策,尤其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而在供求方面主要看各国央行对黄金储备的增持情况以及全球黄金供应与消费情况。
欧洲央行大尺度开启QE?
朋友们好!
欧洲央行大尺度开启QE和降息,这是为了更好的提振欧洲经济,以应对未来几年欧洲经济下滑的风险,想让欧洲经济重新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下面来分析一下。
欧洲央行大尺度开启QE+降息模式9月12日,欧洲央行召开会议,采取了降息的举措,将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下降到-0.5%,在欧洲央行维持再融资利率在0.00%不变,维持边际借贷利率在0.25%不变。
除了降息的措施以外,欧洲央行重新开启QE计划,规模每个月200亿欧元。
欧洲央行开启了QE+降息的模式,这个事情本身就说明欧洲高层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势是不很乐观的,也可以说欧洲经济前景的预判是比较悲观的。
这次欧洲央行采取了QE+降息的组合拳,肯定是为了更好的刺激企业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此来应当对可能会到来的经济衰退。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作为欧洲央行来说,提前着手,从宏观上开始降息和启动QE,一个是降低利息,一个是向市场提供更加充足的流动性,欧洲央行对于提振欧洲经济的迫切性可见一斑,也可以看出来欧洲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是不很乐观的。
这次降低利息和增强市场流动性,一般来说,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能够减缓欧洲经济下行的压力,提升企业等经济体的活力,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希望这样能够让欧洲经济能够降低经济下行的压力,能够重新回到经济上升的轨道。
实际上,欧洲央行的可采用的政策措施弹性已经不太大了,存款利率已经是负利率了,再加上QE释放流动性,本来市场上流动性都是足够的,现在关键是欧洲企业竞争力下滑,盈利能力也在下滑,仅仅靠利率政策和QE可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欧洲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竞争力下滑现在欧洲面临的问题是企业竞争力下滑,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这样的问题,可以说通过QE和降息也是很难解决的。现在欧洲企业普遍高工资,高福利,休假多,工作时间少,这样的欧洲企业可以说现在竞争力是越来越差了。
现在的企业竞争是全球的竞争,当前欧洲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弱了,生产的产品的竞争力也是越来越弱了。现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欧洲企业由于高福利,高待遇,休假多,工作时间少,这就造成了欧洲企业发展较慢,更加的不适合激烈的竞争。
比如十几年前,诺基亚的手机风靡全球,现在诺基亚的手机可能只是小众品牌了。诺基亚的发展历程可能只是一个缩影。这样的事情说明了,欧洲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竞争力下滑,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只是降息和QE可能很难让欧洲发展的更好。
综上所述,欧洲央行启动降低+QE,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应对到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能够让欧洲经济表现出更好的态势。
感谢阅读!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为何市场仍预期4月将降准甚至降息?
预期暂时应该没有宽松。
美联储政策转向,但是美联储政策转向到降息宽松,尚有距离。那么现阶段,中国和国外依然存在一定的利差。也就是说,按道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利率要略微高一点,但是由于美联储之前加息,我们没有跟随,那么利率上看我们反而低于美国(中国国债一年期利率如今2.415%,美国2.426%,而国债利率一般认为是一个国家的无风险利率)。如果我们降低利率,而美联储不变化,我们国债利率将进一步利率下调,这样部分资本追求利差就会去美国套利。
而降准方面,中国今年早前有官员表示,今年的确是会进一步降准,但是降准的空间已然不大。由于3月份PMI重新回到荣枯线上方,所以这一点缓冲的降准工具,不会在没有明显风险点的时候使用。(经济总是有潜在不确定性,必要的工具需要保留在关键时刻)
所以,其实我们一直不觉得4月份会有宽松政策落地,如今市场资产价格上升,原因也不在于央行的宽松预期。实际上,核心的预期都是围绕中国市场的二次开放。包括中美贸易走好,包括美联储停止加息带来的美元全球性溢出。
实体经济会在短期内获得明显的支撑,外资在流入。但是这种支撑和流入的时间和空间要珍惜,当鼓点开始越来越急促的时候,我们也要知道演出已经进入高潮,而高潮的到来,也意味着我们距离演出结束,越来越近了。央行的工具,就是为了演出高潮之后的缓冲,不让演出结束的过于突兀而准备的。换句话说,不能轻易的祭出法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