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发,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吗?
1970年12月15日,国家授时中心开始向全国进行短波广播。在半径达300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日后耳熟能详的“嘀嘀嘀”的报时声和“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点整”。那么,北京时间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的国土面积广大,从东五区到东九区横跨5个时区。在民国时期,中国也划分了5个时区。1918年,中央观象台提出划分全国为5个时区,长白时区(GMT+ 8:30)、中原时区(GMT+8)、陇蜀时区(GMT+7)、回藏时区(GMT+ 6)以及昆仑时区(GMT+5: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方便管理,使用了单一时区制,以东八区的北京时间为标准时。中国的5时区划分制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时间发播是由上海天文台租用国际电讯台向全国发布的由于当时技术设备和上海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不是很适中等原因,因此发播效果不是很理想。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曾提议给我国援建一座授时台,然而,深谙世界政治风云的毛泽东主席婉言拒绝说:“中国必须有中国的标准时间,中国的时间不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抽调了通信、计量、天文、地理、数学等领域的百余位科技人员着手确定我国的时间基点。1966年3月26日,为了统一我国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周恩来总理批准建立了国家授时中心的前身——中科院陕西天文台。按着国际惯例,各国的标准时间一般都以本国首都所处的时区来确定。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尼治时间整整相差8小时,而我国东西相跨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西安蒲城。
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时间”,而是东经120度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的地方时早约14分半钟。
蒲城地处大陆腹地,离中国大地原点仅100公里,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当地地质构造稳定,授时中心因地震等自然灾难被毁坏的系数极小;由于其重要性,建立在内陆地区比较安全。
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发展纪实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位于西安市东临潼区的骊山脚下。建于1966年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是从事时间频率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并负责国家时间服务的基础应用型研究单位,建立和维护的国家授时系统承担着我国的标准时间、标准频率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40多年来,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频技术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149项,尤其是自上世纪70年代初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为我国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为以国家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43年的风雨历程,43年的激昂豪迈,43年的开拓创新。国家授时中心已逐渐形成“频标—守时—授时—应用”相对齐备和完善的时间频率学科领域,培养了一支结构相对合理的科研技术队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时间频率研究和服务中心。
从短波到长波, 我国授时精度达到百万分之一秒
据档案记载,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在与毛泽东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谈中,提出在中国建立长波导航授时电台与联合舰队的建议,遭到毛泽东婉言拒绝。
国家的授时自主掌握与否关乎国家的国防安全与主权。
中国现代无线电授时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家汇观象台,后由上海天文台负责,当时租用了邮电部在真如的一个短波无线电发射台,依据各天文台联合测定和保持的时间每天定时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及呼号。但由于其地处东南一隅,且不能24小时连续发播,难以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对大地测量的需要。
为了新中国的国家建设需求,在1955年的全国科技发展12年远景规划中,将筹建“西北授时台”列为重点项目。1965年,国家科委在《我国的综合时号改正数》鉴定书中再次提出“从战略上考虑,建议中国科学院在西部地区从速增设一个授时台”。在“651”计划,即“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计划”的《时间统一勤务系统初步方案》中,明确提出“在西安地区建立短波授时台,以满足第一颗人卫的需要”的建议,同时提出建立我国长波、超长波授时电台的问题。
1966年3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筹建授时台,工程代号为“中国科学院326工程”。1966年11月19日,国家科委批复中国科学院建设陕西天文台。“326工程”最后选址定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的蒲城县。
1968年8月,中国科学院进一步明确“326工程”以授时为中心,开展世界时、原子时研究,并原则采用中等功率的短波发射时号。短波授时台于1970年基本建成。
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于1970年12月15日开始试播,呼号为BPM。
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
1973年,根据国家远洋授时任务需要对短波授时系统进行扩建,增加了远洋授时天线群,发射机由4台增加到13台,最大发播功率增加到150kW。
1980年,短波授时系统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开始我国短波授时服务。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适应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科学院等部委共同建议,1973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陕西天文台增设微秒量级的高精度授时系统——长波授时台(BPL),工程代码为“3262工程”。
1983年,大功率长波台联调成功并开始授时服务,1986年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长波授时台的建成使我国陆基无线电授时精度由千分之一秒的毫秒量级提高到百万分之一秒的微秒量级,授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短波授时台的研制建设是个庞大的技术系统,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完全依靠我国的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制建设完成。
短波授时系统的建立,使我国具备了连续的、全国土覆盖的高精度授时能力。而长波授时系统则将我国授时精度提高了1000倍,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授时水平一跃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该项成果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参加了1984年建国35周年天安门庆典活动。
30多年来,长、短波授时台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的需求,完成了一百多次重大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时间保障,多次受到国务院及各有关部委的贺电嘉奖。
2008年,又圆满完成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出舱活动和回收的时间保障任务。
长波授时台系统的建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授时体系
从世界时到原子时, 这里跳动着北京时间的脉搏
“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点整。”
熟悉的声音,伴随着每个中国人度过岁岁年年……发布“北京时间”的国家授时中心本部位于临潼。目前,19台世界上最精确的铯原子钟和4台氢原子钟在这里产生出“北京时间”,这些原子钟就是我国标准时间的心脏,这里跳动着北京时间的脉搏。
中国现代授时标准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英文缩写为NTSC)建立并保持的原子时标准,其学术代号记为TA(NTSC),民用时间标准也是由该中心建立并保持的协调世界时,记为UTC(NTSC)。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标准时间,就是协调世界时UTC(NTSC)。
1968年,陕西天文台建台伊始,作为国家确定的以时间工作为主的专业性天文台,在建设短波授时台的同时,开展了世界时的研究、观测及归算工作,建立了由光电中星仪、光电等高仪、照相天顶筒等组成,分布于全国各天文台的天文测时系统,产生和保持的世界时尺度成为我国当时的授时基准。之后随着原子时时代的到来,陕西天文台也建立了我国第一代原子时系统,完成了世界时向原子时的过渡。
国家授时中心自上世纪70年代初建立我国原子时基准,30多年来,保持了我国唯一连续的独立原子时间尺度,维护运转着我国授时时间基准——原子时TA(NTSC)和协调时UTC(NTSC),并不断提高和完善,守时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国家授时中心时间基准目前由19台铯原子钟和4台氢原子钟的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卫星双向时间和频率比对及GPS共视比对等手段与国际时间标准相联系,对国际原子时TAI作出贡献。实现了路甬祥院长提出的“进入世界五强”的要求。
目前,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本地协调时与国际协调时的偏差范围为±20纳秒,远远优于国际电联要求各成员国的标准时间保持与UTC的偏差不大于±100纳秒的要求。保持的地方独立原子时中长期稳定度为10-15~10-16量级,国际排名第二。在目前参加国际原子时计算的68个实验室中,权重占10%,在国际实验室中位居第三。
国际间时间比对技术是守时工作的一个关键技术环节。经过不断完善,国家授时中心的卫星双向国际比对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可同时与多个国家进行比对,成为链接亚欧的一个重要节点。
1998年,开始与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NICT)建立定期卫星双向时间比对机制,后续开通了与德国的PTB、法国的OP站、意大利的IEN、荷兰VSL站、新加坡的PSB和我国台湾等时间实验室的卫星双向时间比链路。2002年1月,与NICT比对数据正式纳入国际权度局BIPM国际原子时(UTC)计算。2009年6月,NTSC与德国PTB的比对结果正式用于国际原子时TAI的归算。
目前国家授时中心除维持卫星双向、GPS共视常规性比对外,还积极开展GPS载频相位比对和激光比对等前瞻性研究,以期保持本中心国际比对的高精度和先进性。
当代国际时间标准原子时来源于原子频率标准(原子钟)。时间基本单位“秒”定义由铯原子钟实现。我国目前频标研制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我国的时频实验室和工程应用的原子钟大多是从发达国家进口。可以说,高性能原子频标构成制约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等高技术发展的瓶颈。
为进一步提升时间基准自主保持能力,国家授时中心正在着手研制实验室铯原子喷泉钟,计划2010年建成。围绕限制铯原子钟准确度和稳定度问题,科研人员创新性地研究完成了原子绝热跃迁系统、抗振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及参数自恢复稳频系统、倾角荧光检测系统等,目前其整机在联结测试中,其相位噪声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星载原子钟是运行在卫星环境上的原子钟,国外一直对我国禁售。国家授时中心科研人员为解决提高星载原子钟的稳定度和频率飘移难关,应用新的物理理论和方法,采用新的激光和脉冲电子线路技术,实现了完整的实验装置,继意大利后在国内率先获得了标志信号——原子相干微波辐射谱和原子自由感应衰变微波辐射谱,并实现了闭环工作。
从陆基到星基,全方位立体授时
上世纪80年代初,考虑到时间比对工作收发讯等技术要求,以及信号监测和国际合作等需要,陕西天文台将天文观测、时间基准、研究机构和管理机关迁建陕西临潼,蒲城成为以长短波授时台为主的陕西天文台二部,至2001年改称“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
BPM短波授时系统采用四种频率同时保证三种频率每日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发播协调世界时UTC和世界时UT1秒信号及标准频率信号。
长波授时以微秒量级的高精度定时精度在航天、电力、通信等领域拥有重要固定用户。BPL长波授时系统初期以载波频率100千赫从13:30至21:30每天8小时发播授时信号。2006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开始对其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于2009年改造完成,实现了连续24小时发播,并增加时码和差分导航等信息发播,同时研制相应的小型便捷数字化接收设备。
1989年,当时的陕西天文台参加我国双星定位通信系统,即现称“北斗一号”的演示实验,负责卫星定时方案设计和相关设备研制,开启卫星授时的初步探索;1990年,研制成功“卫星双向话音通道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精度达1~2微秒;1998年,与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建立定期卫星双向时间比对机制,比对精度达纳秒量级;上世纪90年代后期,研究利用电话和网络系统传送时间信息的方法,相继建立电话授时系统和网络授时系统,开展授时服务;1999年,建成BPC低频时码发播实验台,发播全时间信息时码,为民用钟表产业提供支撑。
至此,陕西天文台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拥有短波授时、长波授时、电视授时、卫星授时、电话授时、网络授时等多层次授时手段体系;加之,长、短波授时台从1988年起被列为由国家财政部专项运行维护费支持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的实施完成,形成了国家级授时基地。
近年,国家授时中心基于通信卫星的授时试验也取得成功,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手段的国家授时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时间保持和比对系统
锶光钟实验室
从专用到普及, 原子时间进入寻常百姓家
国家授时中心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将“授时为民”作为加强落实院地合作工作的重点。
定时终端和时统设备是用户得到标准时间并在各行业、各系统应用的直接载体。国家授时中心在建设和维护好国家授时服务系统的同时,也在进行各类用户定时终端的研制开发。伴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精密时间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精度时间频率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参量,其应用范围涉及从天文学、地球动力学、物理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到信息传递、电力输配、深空探测、导航定位、武器试验等工程技术领域,以及关系到交通运输、金融证券、邮电通信等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及。国家授时中心在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化接收终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全自动长波定时校频接收机”、“高精度时统组合研究”等十多项成果分别荣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并为部队、电力、交通、广电、金融等行业部门研制了近百种上千套时频终端设备。 低频时码授时技术是目前国际电信联盟推荐的一项授时技术。它在低频频段工作,可同时以模拟和数字两种模式提供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服务。尤其是该技术模式使得用户终端设备可以做得非常简单而廉价,无须室外天线,并具备亚毫秒量级的定时精度。这就使得低频时码技术在电力电网同步、通讯网同步、金融证券系统、电子政(商)务、钟表产业等诸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并使“原子时表”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不再是梦想。
电波钟表是内置电脑芯片,并利用IT和通信技术接收授时中心发播的低频时码信号自动校准的钟表。美国、日本、德国均已建成该系统,我国地域辽阔,建该系统十分必要且具发展的战略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授时中心便跟踪这项技术,并部署进行研究和系统论证。国家授时中心科技人员研究出了独特的通信协议和编码技术,其解码效率是国外的三倍。
1999年,国家授时中心与产业部门合作设计建成了BPC低频时码发播实验台。2002年初,推出电波钟表产品,取得了一批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式电波钟表为中国钟表产业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钟表产业提供了机会,对我国计时产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对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对稳定计时行业发展并推动钟表产业以新技术走向世界,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将对未来世界钟表产业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国家授时中心在2001年创建了“时间科普”网站,全面、翔实地展示了时间频率相关的科学知识,并提供公益的网络授时服务和专家互动平台,荣膺2005年全国首届十佳“优秀科普网站”和“最佳设计奖”两项桂冠。2008年入选中国了“中国数字科技馆——时间专栏”项目。
网络授时软件从2001年CSAOtime1.20到现在CSAOtime1.63,特别是2004年5月,推出新一代网络校时软件——时间精灵,将网络授时在方便性、易用性和兼容性方面带入一个全新时代。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电子政(商)务等日益升温和普及,同时也对时间认证(时间戳)提出了新的需求,授时中心开展了基于Internet的时间认证体系研究,并着手建设“国家授时中心时间戳认证中心”,开辟授时服务新领域。
此外,国家授时中心研究人员从利用古代天象记录研究地球自转的角度介入天文学史,利用授时理论及多年研究成果积淀,开启了我国应用历史天文学研究领域的先河,研究并出版了《司马迁与中国天学》专著。特别是在后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中负责“仲康日食”专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名列工程的12项标志性成果之一。
从时间到空间, 卫星导航领域全创新
2000年6月16日,陕西天文台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启动创新试点工作。2001年3月27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进入创新工程以来,国家授时中心依托多年守时、授时方面的科研积累,发挥自身优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完善授时体系建设,提高原子时守时和比对精度,圆满完成国家授时任务,引进人才,启动高性能原子钟研制,开拓定位导航研究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艾国祥创新性地提出,并由国家授时中心和国家天文台的科技工作者联合研究的“中国区域定位系统”(简称CAPS)项目,经中科院批准列为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同时列入国家“863”计划,得到科技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
该项目一期工程的目标是建成覆盖我国及周边区域的具备用户被动式三维定位导航授时和简短报文通信功能的演示验证系统,定位精度与GPS相当,某些指标超过GPS。国家授时中心在一期工程中,主要承担的工作有工程设计方案,卫星精密测定轨系统研制建设,卫星地面主控站研制建设,用户接收设备研制等。
该系统属于我国自主创新的卫星导航系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具有技术先进、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2004年6月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视察国家授时中心时说:“CAPS项目是重大研究创新,CAPS项目的研发攻关是体现和实践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和办院方针的一个典范,从CAPS项目看到了中科院西部研究所在知识创新工程中的成就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希望。这次在国家授时中心看到的是从授时领域到空间导航定位领域的全创新……”
近期,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中国科学院精密导航定位与定时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成立。
该实验室的成立必将提高我国在导航领域的学术水平特别是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研究水平及促进我国导航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又一创新性的重要贡献。
启航扬帆正逢时
面对未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领导表示,国家授时中心将以时间服务为本,开展与授时相关的研究,保证和满足国家日益发展对不同精度特别是高精度授时的需求,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手段、先进方便的授时服务;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瞄准本学科前沿,开展高精度时间传递与同步、授时新技术与新手段、高精度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时间尺度和授时理论与方法、导航与通信、时间用户系统设计和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使我国在授时服务、时间频率研究整体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使国家授时中心成为我国较完善的、独立自主的时间频率研究和服务中心。
《尚书•尧典》上载:“……乃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钦若昊天,敬授民时。”安于骊山和桥山脚下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人,虽然远离大都市,但受外界干扰少,“信噪比”高,利于安心研究。他们把国家的时频事业奉若昊天,与时空为伴,甘于寂寞,默默坚持研究着时间空间的科学命题,以守时、授时、用时为己任,将努力做出如路甬祥院长所讲的重大创新成果。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短波授时天线阵列
卫星授时天线
低频时码天线
有哪些搞笑的手机壁纸?
目前用过的都还是正经壁纸,立图为证。
壁纸的话一般都是在【我的桌面·iScreen】里找的,可以在app内直接搜索“搞笑”。
下面分享我觉得还挺搞笑的壁纸,喜欢的尽管拿去用~
山海经介绍50字?
《山海经》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产、医药等多种资料的小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地理人文志。
它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记叙神奇的人物、灵异的禽兽、域内园林、海外仙山,还有奇珍异宝……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以外,还有很多大家不熟悉的内容,如祭山的仪式、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
这些传说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宗教和部落之间的战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材料;书中记载各种奇思妙想、世界奇观,是后世乃至于今天的文学家、艺术家获得创作灵感的宝库。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就把阅读《山海经》当做一种精神享受,他说在春夏之交,静坐南窗下,“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是人生乐事。
《山海经》全书18卷,约31000字。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卷和海外经4卷作为一组,海内经4卷作为一组,而大荒经4卷以及书末海内经1卷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纲目分明。山经以山为纲,分南、西、北、东、中五个山系,以道路和方向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地叙述了每座山的地理位置、走向及山中树木和物产,详细记载了矿产的分布,并对其颜色、光泽、硬度等详细说明,还记载了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及药用价值。在叙述河流时,说明了其发源、流向以及主要水系和支流的分布情况。该书按照地区记录事物,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是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
古人一直把《山海经》当做真实的历史来看待,这本书是中国历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但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很多记载无法考证,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于远古的历史有了比古人更清晰的认识,我们知道许多动物的历史可以远溯到几万年以前或是几十万年以前,现代科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山海经》。
《山海经》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是藏于深宫、王府的,在民间则成为了巫师和方士珍藏的秘籍。我们现在看《山海经》完全是穿越时空游历古代知识宝库。在空间上,从海内展现到海外;从时间上,从当世追溯到远古。题山经为“藏”,其含义是宝藏,即详述各山各水蕴藏的宝藏;而海经、荒经记载了很多上古、远方的神话传说、神奇巫术、神秘信仰,这其实也是一种宝藏,是人文历史的宝藏,在这里我们可以追寻到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这部古老而神秘的奇书不断吸引着现代学者的关注、研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古代史专家用现代的观念、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去深入挖掘宝藏,在地理、神话、民俗等珍贵资料之外还不断有新的发现。可以说,《山海经》是一部有很大开发、研究空间的知识宝库。
大话西游only?
only you can take me取西经only you 能杀妖精鬼怪only you 能保护我唔驶俾d蚌精蟹精dap我只有你咁劲就是only youonly you 莫怪师父暗沉戴番个ku莫怕死米发ti teng碰到钉米惊 I understand要全力地去do 要惊就两份惊喃呒阿弥陀佛only you 莫怪师父暗沉戴番个ku莫怕死米发ti teng碰到钉米惊 I understand要全力地去do 要惊就两份惊喃呒阿弥陀佛
珍珠的种类有哪几种?
家里年处理珍珠10吨左右!!先介绍下我自己,我出生在中国珍珠之乡—浙江诸暨市山下湖镇。这个江南小镇喜欢珍珠的小伙伴应该都或有耳闻,它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地。我的父母从事珍珠行业已经将近三十年时间,家里年处理淡水珍珠更是高达数十吨之多!!
毕业以后我也选择回家从事珍珠行业,从小的耳濡目染+自己在这个行业浅学3年,今天就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珍珠行业内一些小知识!算是半个揭秘哈哈哈。希望大家在选购珍珠的时候都能少踩雷!!文章较长,图片较多,主要聊一聊淡海水珍珠优缺点,珍珠的正常以及非正常加工工艺,影响珍珠饰品的价格因素以及珍珠饰品后续的保养!!
1: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的区别以及各自优缺点。
(1):淡水珍珠是国内最常见,养殖规模最大的珍珠重量。目前主要采用三角帆蚌养殖,其中淡水珍珠里目前主流的有四种:常规淡水珍珠,爱迪生淡水珍珠,有核淡水珍珠,异形淡水珍珠。
这三种珍珠各自的特点分别是:
淡水常规珍珠:一蚌多珠,无核,靠幼蚌时插入贝母裙边刺激形成珍珠。成珠形状各异,有长条,扁圆,米粒,正圆等形状。原料珍珠多为米白色偏黄,夹杂紫色,金橘色!!优点是产量大,价格相对来说便宜,而且因为无核,珍珠表皮细腻,珠光温润,而且保光能力强,不易走光。缺点是顶级珍珠较少,而且因为逐层厚,相对来说珠光没有有核珍珠那么凌厉!!(ps:淡水珍珠是做珍珠粉的唯一原料,因为它无核,磨出来的珍珠粉纯度较高!!)
爱迪生珍珠:爱迪生珍珠是07年左右吧,山下湖佳丽珍珠公司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淡水有核珍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爱迪生曾经说过:珍珠永远无法被发明!!)珍珠珍珠特点就是颗粒相对来说都比较大,基本在8MM以上,11-14MM最为常见!目前主流爱迪生内核基本在5MM左右,因此珠层大家只要用自己的珍珠尺寸减去5MM就可以大概推算。现在直播开蚌最多的单珠棒就是爱迪生珍珠。优点是养殖面积广,产量大,价格便宜,而且色彩丰富,有各种绚丽的颜色!缺点是养殖时间如果小于3年的爱迪生珍珠,保色能力不强,容易走色,而且珍珠表皮相比淡水没有那么细腻,容易出现生长纹!!
有核淡水珍珠:俗称淡水ak珍珠,有核淡水珍珠可以理解为缩小版的爱迪生珍珠或者是淡水养殖的akoya珍珠!是这几年新研发出来的珍珠种类,他使用较小珍珠核植入母贝,刺激形成小颗粒珍珠,相比爱迪生珍珠蚌来说,优点是一蚌多珠,颗粒较小适合加工秀气的珍珠饰品!!同时珠光相比普通淡水珍珠更为凌厉透亮,接近海水akoya品质。缺点是目前养殖技术还没十分成熟,成珠率低,珠层相对来说较薄,比较娇贵(ps:个人认为有核淡水珍珠发展潜力最大,最有可能推翻海水akoya统治地高端小珍珠市场!!)
淡水异型珍珠:异型珍珠主要有纽扣珍珠,巴洛克珍珠,通过植入不同的珍珠核形成,这类珍珠受众范围较小,主要出口欧美以及手工爱好者diy
(2)海水珍珠目前主流也有五种,分别是金珠,大溪地黑珍珠,澳洲白珠,日本akoya珍珠,马贝珍珠。注意,所有海水珍珠均为有核珍珠!
金珠:一般称为南洋金珠,主要产于东南亚各国,母贝为金唇贝(白蝶贝的一种),普遍来说珍珠尺寸较大,8-10MM不常见,10-13MM最为常见,最大的可达21MM。金珠优点在于他的颜色非常非常贵气,而且由于颗粒较大,珠层较厚,相对来说表皮也非常细腻。缺点在于目前市场上主流金珠都需要进口,因此价格略高,一般定位都是中高端饰品。(据说现在广西北海也有养殖,但是养殖的品质不高,具体没有深入了解过)
大溪地黑珍珠:总体情况和南阳金珠差不多,区别就是大溪地黑珍珠主要产自大溪地周围海域,母贝同样也是白蝶贝的亚支—黑蝶贝!!大溪地黑珍珠基本主色调为黑色或者灰色,品质好的黑珍珠同时伴生各种晕彩,有紫色、绿色等,前几年孔雀绿大溪地炒的价格比较高,但是近几年由于同为深色系的国产紫色爱迪生的兴起,大溪地价格掉的比较厉害,现在入手还是很划算的!!
澳州白珠:澳州白珠顾名思义主要产自澳洲海域,由体型较大的白蝶贝生成。成珠尺寸也相对较大,基本在8-13MM左右。澳白素有“珍珠皇后”之称,在主流珍珠中一直是比较高端的存在。澳白现在主流有冷光澳白和暖光澳白两种颜色,相比暖光,冷光澳白泛蓝光,价格较高。暖光澳白颜色多为纯白透微黄。澳白珍珠整体珍珠非常细腻,珠光透亮是澳白最大的特点。缺点就是价格较贵,而且产量相对稍小。
akoya海水珍珠:akoya海水珍珠算是在国内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珍珠。它产自日本,目前主流有白粉色(最经典),香槟金,灰蓝色(特成真多麻珍珠)。akoya同时也是御木本,塔斯琦等大牌的主流珍珠!!母贝为马氏贝,贝体较小,而且植入的核较大,导致akoya珠层较薄,这个特性使得akoya整体光泽非常凌厉,素有“小灯泡”美称,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娇贵,出现过不少akoya带着带着珍珠质磨损,漏核现象,而且用完珠层较薄,akoya珍珠表皮就显得没有那么细腻,仔细看均会有细微生长纹理!!
akoya珍珠成珠一般都较小,基本在4-9MM,最大10MM左右!!说到akoya珍珠,不得不提一下akoya珍珠里的天女,花珠等叫法。天女花珠其实是akoya珍珠里一个对品质划分的称呼,简单来说天女是顶级的花珠,花珠是顶级的akoya珍珠!!严格意义上来说,必须拥有日本真科研出局证书的串链或者裸珠才能称为天女或者花珠,其他的只能称为天女级别或者花珠级别。当然也不是说没有证书的就代表品质不好,只说它没有送检出证书,而已经送检出证书的可以确保品质(前提是没有买到套证的)
真科研天女大证,只有拥有这个证书的才能叫天女,其余的只能叫天女级别
马贝珍珠:马贝珍珠属于这几年新兴起的珍珠种类,他的特点就是成珠很大,而且均为半圆形,珠光非常非常透亮,10MM马贝都算是最小的了,20MM+马贝也非常常见。所有马背均是拼合珍珠,最外面一层为珍珠质,中间为硅胶填充,底部粘合珍珠母贝切割块。马贝饰品特点就是造型夸张,非常有设计感,适合搭配晚礼服等。目前价格较昂贵!!
2:珍珠的正常加工工艺和不正常加工工艺。
珍珠加工工艺目前主流的有清洗,漂白,增光,抛光等工艺。遇到过很多小伙伴上来就说我要买纯天然的珍珠,需要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珍珠。其实珍珠和玉石一样,完全没有加工的严格来说完全没有办法称之为珠宝(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在淘宝开蚌后感觉收到的珍珠没有珠宝店买的好看的原因,因为珠宝店的珍珠都是经过深加工处理的,而直接开蚌的珠子,由于时间以及成本原因,没办法进行深加工,只能称为珍珠原料,不能称为珠宝!!)
这边我就以淡水珍珠为例,大致讲一下珍珠正常的加工流程吧
首先珍珠从河蚌里取出来后,开蚌场的工人会直接对珍珠进行简单的清洗,这一步只不过是洗去混杂的蚌肉,蚌壳等。
然后就是主人拖回家,进行精洗,精洗的话我们这儿有专业的机器,俗称震动机,把珍珠放进去,混合洗洁精,食盐,水,然后在机器的作用下,珍珠和盐,以及珍珠和珍珠之间相互轻微摩擦,去除表面的珍珠质和有机物
然后就是用机器对珍珠大小进行分类,一般以一个毫米为单位进行区分,几毫米就叫几点,比如9点就是9MM-10MM,8点就是8MM-9MM
区分好珍珠大小后就是开始最麻烦的一步,根据质量分类珍珠,这部分工作,目前只能由经验老道的挑珠工人进行分类,把珍珠按形状,圆度,瑕疵程度,珠光等进行分类!!
然后就是开始对珍珠进行漂白处理,珍珠漂白是珍珠很常规的一个加工工艺。很多客人可能会觉得只有便宜的廉价的珍珠才会漂白,其实不管昂贵的澳白,akoya,还是相对较为便宜的淡水珍珠,主要是白色或者白透粉色的,都是经过漂白处理。因为天然的珍珠基本都是略微奶黄色的,只有经过漂白处理,才会变白变粉。珍珠漂白整体采用双氧水氧化吸附漂白法,主要是利用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珍珠漂白,这一过程对人体无害!!而且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漂白比例,算是小小秘方。(日本的akoya珍珠那么粉亮,其高超的漂白工艺功不可没!!)如果小仙女一定要纯天然的珍珠,那就是得选购彩色珍珠哦,那个肯定是没有漂白处理的!
漂白后下一步骤就是进行增光处理。听到增光两个字,很多人可能心里有犯起了嘀咕,其实这个加工步骤和大家想的完全不一样,他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有机溶液,比如丙酮之类的,清除珍珠表面毛孔中的有机质,从而让珍珠表面变得细腻,透亮。就好比您用洗面奶去螨一样,让皮肤变得更加白皙透亮!!(增光也有厂家是放在漂白前面)
接下来就是对珍珠进行打孔,一般来说,做耳钉,吊坠的珍珠会打半孔,做项链等的珍珠就会打穿孔,这也是为什么普遍项链珍珠要比颗粒珍珠便宜,因为他可以打对穿孔,打掉两处瑕疵!!
最后就是对珍珠进行抛光,抛光的原理和金器加工一个原理,用高速转动的毛轮站上蜡进行抛光!这一步主要是进一步提升珍珠的亮度,以及减缓珍珠的氧化速度!!
以上都是珍珠加工正常的工艺,这个是几乎每一粒珍珠都要经历的一个加工步骤,而且上述加工步骤也基本不需要添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可以放心购买,不用担心!!
说完正常的加工步骤,把我们就来聊一聊珍珠中不正常的加工工艺。这些工艺加工出来的珍珠,在购买的时候最好擦亮眼睛,避免踩坑!!
首当其冲的就是染色珍珠,(塑料珍珠和珠粉合成珍珠这边暂时不讨论,鉴定方法网上很多,注意不太建议用刀刮的鉴定方法,会破坏珍珠表面!!)染色珍珠的原理就是用珠光较差的珍珠,染上颜冒充海水珍珠等,常见的有冒充金色,黑色!!染色的珍珠一般表皮比较厚重,然后摸上去会略微有涩手的感觉。没有天然色珍珠滑顺的手感!!染色珍珠通过鉴定的办法也很好鉴别!!
第二种就是电镀工艺,这种工艺主要出现在白色全珍珠项链上,我们都知道珠光是一个珍珠的灵魂,而这项工艺,针对的就是先天弱光的廉价珍珠,它通过在弱光珍珠表面喷一层釉面层,从要达到提升亮度的效果,这样加工的项链,收到货很亮,但是带不了几天,就会发现珠光退减很快!!避免买到这种项链的办法就是先好后,用眼镜布或者面料较厚的布用力擦一擦最下面几粒珍珠,如果没有变化,基本就不是电镀项链,如果发现珍珠瞬间变得不亮了,那估计就有猫腻了,要格外小心!!
还有一种就是优化工艺,这种工艺主要出现在浓金金珠,真多麻上面,其原理是通过辐照,烤色等工艺,让原本颜色较淡的珍珠颜色变深,从而好卖更好的价格!!这种工艺加工过的珍珠肉眼比较难分辨,建议可以要求卖家出鉴定证书,或者自己拿去复检!!
评论区发一些我们自己做的漂亮的珍珠款,给大家欣赏欣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