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股票那会儿,我跟你说,我老觉得这事儿特简单。公司赚钱,发好消息,那股票肯定就得涨呗?要是亏钱,或者有啥坏消息,那指定得跌。逻辑多顺畅。
可真自己下场,或者看得多,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有时候发大利股价反而跌;有时候看着公司一堆破事儿,股价愣是往上涨。给我整不会,真的。
我的摸索过程
后来我就琢磨,天天看盘,也跟一些老股民聊天,还翻些资料,想搞明白这价格到底是怎么动起来的。这过程,真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也交不少学费,有时候看着账户数字往下掉,心里那个急。
我试过去看各种报告,研究公司基本面,什么市盈率、净利润增长,一套一套的。也试过去追热点,听消息,今天说这个板块明天那个概念火。但好像总抓不住那个准头。
直到有一次,我盯着一个股票的买卖盘口看很久,就是那个显示多少人在什么价位挂单买,多少人在什么价位挂单卖的那个界面。看着买单一点点增多,价格就往上拱;看着卖单哗压下来,价格就往下掉。那一刻,我好像有点明白。
我算是捋明白,最最核心的,就是买家和卖家的力量对比。说白,就是供求关系。这点跟咱们去菜市场买菜有点像,虽然股票不是普通商品,但这个理儿是通的。
你想,一个股票,在市场上能流通的量,短期内是基本固定的。就像菜市场上的大白菜,今天能卖的就这么多。
那价格怎么动?就看是想买的人多,还是想卖的人多。
如果突然很多人都觉得这股票未来能涨,抢着要买,愿意出更高的价钱,那卖的人一看,哟,这么多人要,我得提价,或者后面想卖的人也跟着提价。买的人多,需求大于供给,价格自然就上去。
反过来,要是大家觉得这公司不行,或者有啥风险,都急着出手,想卖的人乌泱乌泱的,买的人一看,嚯,都在抛,那我得使劲往下砍价才接。卖的人为赶紧脱手,也只能接受更低的价格。卖的人多,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下来。
所以你看,归根结底,就是一股想买的力量和一股想卖的力量在拔河。哪边力气大,价格就往哪边走。就这么简单粗暴。
那消息、业绩什么的?
那你说公司基本面、新闻消息、经济大环境有没有用?当然有用!
但这些东西,它不是直接让价格变的那个按钮。它们的作用是影响人们的看法和预期。好消息让更多人想买,增加买方的力量;坏消息让更多人想卖,增加卖方的力量。
最终,还是得通过实际的买卖行为,也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决定价格是涨是跌。消息再没人真金白银去买,股价也涨不上去;消息再坏,持有的人都惜售,没人卖,股价也跌不深。
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别光看新闻或者报告就激动。关键是看这事儿出来后,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是怎么变化的,是买单涌入还是卖单增加。这才是实打实影响你账户数字的东西。
搞明白这一点,再去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分析,心里就有底多。反正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买卖决定涨跌。这就是我折腾这么久,才悟出来的最根本的道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