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我捣鼓那个“远东股份股”的经历。也没啥特别的,就是瞎看瞎琢磨,时间长,自己攒点儿体会。
最开始关注到远东股份,还是因为瞎溜达,看它股价不高,好像有点故事的样子。我就寻思着,去股里看看大家伙儿都怎么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嚯,那里面可真热闹。
刚进去那会儿,感觉跟进菜市场似的。满屏都是各种喊话,有的人信心爆棚,说什么“AI算力”、“储能”、“虚拟电厂”这些我听着都迷糊的词儿,感觉明天这股就要上天,恨不得让所有人都赶紧买。还有人更逗,建议公司跟茅台搞合作,想法挺野。
另一边,就是各种唉声叹气,说被套牢,“想卖出去”,看着都焦虑。还有人提醒说别被主力骗,要小心操作啥的。唱多的、唱空的、发牢骚的、出主意的,啥人都有。
我,一开始就是潜水看帖。每天打开电脑或者手机,第一件事就是刷刷股,看看最新的动态,看大家的情绪变化。看到公司发公告,比如那个什么“2月份拿到十几亿合同订单”,股里立马就炸开锅,一部分人欢天喜地,觉得要涨;另一部分人就说这是利好出尽,要跌。把我给看晕,完全不知道该信谁的。
后来我琢磨出点门道
看久,我就发现一个事儿。股里的信息,真真假假,情绪化的东西特别多。很多人就是图个嘴瘾,或者是因为自己买/卖,所以拼命往一个方向说。你真要是指望从里面找到啥确切的投资建议,那多半要栽跟头。
记得有一次,股里传一个所谓的“内部消息”,说得有鼻子有眼,我当时心里也直痒痒,差点就冲动下单。幸好那时候我刚好手头有点别的事耽误。结果第二天,那消息也没影儿,股价还跌点。吓得我一身冷汗,要是真听股里的风就是雨,那不就成接盘的嘛
从那以后,我就学聪明点。
- 第一步,还是看。但我不再是看那些而是看大家讨论的热情,看情绪是偏向乐观还是悲观。这玩意儿有时候能反映点市场短期情绪。
- 第二步,过滤信息。那些纯粹喊口号、没啥逻辑支撑的帖子,基本就一眼扫过。偶尔看到有人分析公司基本面,比如提到那个几十亿的投资项目,或者讨论订单增长情况的,我会稍微留意下。
- 第三步,自己动手核实。看到有点意思的信息,我不会马上相信,而是自己去找找公司的公告、官方新闻,或者看看有没有更靠谱的研报分析。交叉验证一下,心里才有底。
- 第四步,保持距离。就算看分析,有判断,也得结合自己的交易逻辑来。不能让股里的嘈杂声影响自己的决策。
总的来说,我现在逛远东股份股,心态就平和多。把它当成一个观察市场情绪的窗口,一个信息来源之一,但绝对不是决策依据。里面的人说啥的都有,挺有意思,但最终掏钱的是自己,负责的也得是自己。就这么个实践过程,从一开始的随波逐流,到现在能比较冷静地看待,也算是个小小的进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