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早上折腾“博瑞传播”和“高盛”这档子事儿的经过。也不是啥大事儿,就是自己瞎琢磨,记录一下。
是这么回事儿。我早上起来,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刷刷新闻,看看有啥新鲜事儿。划拉着划拉着,就看到一条跟“博瑞传播”和“高盛”相关的消息。具体是啥标题我记不太清了,反正就是这俩名字放一起了。
对这些财经消息有时候也挺好奇的,但不算精通,就是看个热闹。看到“高盛”这种大名字出来评价一个具体的公司,我就习惯性地点进去瞅瞅。
点进去一看,嚯,信息还挺杂。
- 一会儿说高盛觉得博瑞传播的传统业务不行了,压力大,给的评价不高,好像是建议“卖出”啥的。
- 一会儿又提到什么数字化转型,好像互联网对传媒行业影响很大。
- 再一看,又有消息说看好什么短剧市场,说这块儿将来潜力巨大,好像博瑞传播也跟这块儿有点关系。
- 还有些分析说博瑞传播最近有啥动作,可能有机会啥的。
给我看的一愣一愣的。你说这高盛到底是看好还是看衰?好像两边的话都有。一会儿觉得这公司不行了,一会儿又觉得它搭上了短剧的风口有前途。
我就放下手机,琢磨这事儿。这让我想起我刚开始自己瞎琢磨投资那会儿。那时候,特别迷信这些大机构的报告。觉得人家那么大个公司,那么多专业人士,说的话肯定准。
我当年的“实践”经历
记得有一次,也是看到一个挺有名的机构,具体是谁忘了,反正也是个“大块头”,发了个报告,特别看好一个当时挺火的概念,连带着推荐了几只股票。我当时那个激动,心想这不就是送钱的机会吗?
然后我就开始行动了。先是把我那点儿有限的存款捣鼓出来,准备“大干一场”。接着就是对着报告里提到的那几只票,挨个去看它们的K线图,虽然也看不太懂,但就觉得报告说那肯定错不了。
选了其中一只我觉得名字好听、看着顺眼的,也没做啥深入研究,就把钱投进去了。当时心里那个美滋滋,感觉自己抓住了时代的脉搏,马上就要财富自由了。
结果?没过多久,市场一波动,那只票跌得比谁都快。那个“大块头”机构后来又发了报告,观点又变了,或者干脆就不提这茬了。我那个悔,肠子都快青了。辛辛苦苦攒的钱,就这么打了水漂。
那次“实践”给我的教训太深刻了。从那以后,我对这些所谓的“权威报告”就多了一份警惕。不是说它们完全没用,但绝对不能盲从。
你得自己动脑子去想。
就像今天看到这个博瑞传播和高盛的消息。信息本身就是矛盾的。高盛可能确实基于某些数据和模型给出了它的判断,但市场是活的,公司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传统业务不行了,新兴业务能不能顶上来?短剧这阵风能刮多久?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看好”或“看衰”能说清楚的。
我现在的做法就是:
- 看到这类消息,先看看,了解一下大概情况。
- 然后自己去找更多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去了解这家公司,比如它具体在做什么,管理层怎么样,行业竞争格局如何等等。
- 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判断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做决定。别人的意见,听听就拿主意的还得是自己。
今天看到“博瑞传播最新消息高盛”这几个字,我也就是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看了看,想了想,然后就放下了。这对我来说,就是一次信息处理的“实践”,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过去的教训,保持独立思考。
好了,就啰嗦这么多。纯粹是个人的一点经历和想法,不构成任何建议,大家随便看看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