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手机,看到那个金证股份签了500亿的消息,嚯,这数字,后面多少个零我都得数数。第一反应有点麻木,这种天文数字,跟咱们普通人好像隔着十万八千里。
不过这事儿倒是让我想起几年前我捣鼓过的一个项目。那时候可没这么大动静,但对我们那个小团队来说,已经是天大的事儿了。
那会儿的热血与折腾
那是在一家不大不小的软件公司,我也是个小技术负责人。当时接了个活儿,说是要给一家刚冒头的证券公司做一套“划时代”的交易辅助系统。客户那边牛吹得可大了,说什么未来要颠覆行业,估值要多少多少亿。虽然没提500亿这么夸张,但几千万几个亿的目标还是喊得震天响。
我们当时那个激动! 感觉自己站在了风口浪尖,马上就要参与创造历史了。整个团队跟打了鸡血一样,天天加班加点。
- 需求对接: 刚开始,天天跟客户那边的人泡在一起开会。他们提的需求天马行空,一会儿要大数据分析,一会儿要人工智能预测,恨不得把所有时髦的词都堆上去。我们就得一点点抠,把这些“梦想”翻译成能落地的代码。
- 技术选型: 为了显得“高大上”,也为了满足那些复杂需求,我们尝试了很多新技术。那时候也流行跟大厂合作,记得当时还专门去了解了像华为他们搞的那些金融云方案,看能不能集成进来,显得我们技术实力强。折腾了一圈,发现好多东西要么太贵,要么跟我们现有系统水土不服。
- 开发过程: 真干起来才知道坑多。客户那边负责人换了几茬,每一茬思路都不一样,需求改来改去。我们这边,人手紧张,技术储备也有限,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常是为了一个小功能,整个团队熬好几个通宵。那段时间,真是拿身体在扛。
- 中间扯皮: 项目中期,钱烧得差不多了,但东西离客户最初画的饼还差得远。就开始了无休止的扯皮。我们说需求老变,他们说我们技术不行、进度太慢。会议室里拍桌子的声音都听得见。
的一地鸡毛
结果? 那个项目拖了大半年,交付了一个阉割再阉割的版本。啥“划时代”,啥“颠覆行业”,根本谈不上,就是一个功能稍微多一点的普通工具。客户那边虽然勉强接收了,但梁子也算结下了,后续的合作自然也没了。
我们团队,项目结束后,累趴下了一半,离职了好几个。我当时也觉得特别挫败,感觉自己那段时间的拼命,好像就是个笑话。投入了那么多精力、时间和热情,就搞出这么个玩意儿。
现在看到金证股份签500亿这种新闻,我心里就没那么多波澜了。我知道,这背后肯定也有无数的会议、无数的技术难题、无数的扯皮和不眠之夜。能不能成,能成什么样,都不是新闻上那几个字能说清楚的。
咱们做技术的,或者说干活儿的,很多时候就是大机器上的螺丝钉。看到这些大数字、大合作,了解一下就真正重要的,还是把自己手头的事儿踏踏实实干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就行。至于那500亿,就让它在新闻里飞一会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