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聊聊我琢磨出来的一个事儿,就是为啥有些公司在搞那个“定向增发”(就是私下里找些大老板或者机构卖股票)之前,股价经常看着蔫儿了唧的,甚至还往下掉。
我也挺纳闷的。按理说,公司要增发股票融资,这是好事,说明要搞项目,要发展,股价不应该涨吗?怎么还反着来,一个劲儿地跌?这不是自己砸自己脚吗?
后来盯盘盯多了,也跟几个老哥们儿瞎聊,慢慢就咂摸出点味儿来了。这事儿,关键在于那个增发价格怎么定。
你想,这定向增发,不是公开卖给所有散户,是卖给特定的几家,比如公司自己的大股东,或者外面那些有实力的机构。卖给谁,卖多少钱,这里面就有讲究了。
定价的规矩
咱国家有规定,这个定向增发的价格,不能太离谱。大致上是说,不能低于增发方案定下来之前那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平均价格的九折或者八折(具体几折可能有点出入,但意思就是跟市价挂钩,还要打点折)。
这下明白了?关键就在这个“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上。
压价的动力
假如说,一家公司股价一直很高,比如稳定在20块钱。那按规矩,它定增的价格可能就得在18块左右(打个九折算)。参与定增的那些机构或者大股东,就得花18块一股去买。
但是!如果在这20天均价计算开始之前,或者计算期间,有人想办法把股价给“按”下去?
- 比如股价被打压到了15块,甚至更低。
- 那这20天的平均价自然就下来了,可能变成16块。
- 再打个九折,定增价格可能就变成14块4了。
你看,同样是买一股,之前得花18块,现在只要14块4。这差价,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认购几千万股、上亿股的大资金来说,省下来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那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谁在干这事儿?
那谁有动力去打压股价?
一般就是那些准备参与定增的大股东或者关系密切的机构。他们希望用尽可能低的价格拿到筹码。有时候也可能是公司自己,或者跟公司穿一条裤子的人,为了让定增方案对参与方更有吸引力,能顺利实施下去,就“顺势”让股价表现得“低调”一点。
具体怎么操作?那花样就多了。有时候可能配合发点不大不小的利空消息,有时候可能就是市场主力资金心照不宣地往下砸盘,制造恐慌情绪。反正目的就是把计算定增价的那段时间的平均股价给拉下来。
总结一下我的观察
下次你要是看到哪个公司宣布要搞定增了,但股价反而不给力,甚至跌跌不休,别急着骂娘。多留个心眼,想想是不是有人在为后面的“低价上车”做准备。
这也不是绝对的,市场复杂得很。但根据我的观察和琢磨,定增前打压股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增发价格,让参与定增的“内部人士”或者“关系户”能用更便宜的成本拿到大量股份。说白了,就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手段。这市场里的道道,深着,咱小散户就只能多看多学,擦亮眼睛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