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我当初是怎么一头扎进金融证书这个坑里的。
为啥要考证?
说起来也挺简单。刚毕业那会儿,进了家不大不小的金融公司,干着最基础的活儿。看着周围的人,要么是名校背景,要么就是手里攥着几个证。我这普通学校出来的,心里就有点发虚,感觉没点啥硬通货,早晚得被淘汰。
再加上,干了一段时间,发现这行水挺深,光靠在公司里学的那点东西,根本不够用。想要往上走,或者跳个好点的地方,没个像样的证书,简历都过不了筛。琢磨来琢磨去,考证,必须的!
选哪个证?
这又是个头疼的问题。市面上证书五花八门,什么证券从业、基金从业,这些算是入门级的,感觉考了也就那样。然后就是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CPA、CFA、FRM啥的。
我当时也查了不少资料,问了些前辈。
- CPA,注册会计师。听着就跟会计、审计关系大。我当时对纯财务审计兴趣不大,而且听说难度逆天,就先放一边了。
- 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这个听起来专业性很强,专门搞风险的。感觉就业面好像窄了点,我也就没优先考虑。
-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这个号称“金融第一考”,覆盖面广,投资、分析、管理啥都沾点边。感觉考下来,去哪都能说得上话,含金量也高。而且听说考这个的分三级,可以一级一级来,感觉心理压力小点。
横竖一比较,就决定先啃CFA了。感觉这个跟我当时想发展的方向更贴合,而且名头也响亮。
备考的苦日子
决定了就开干。先是报名,那会儿报名费就不便宜,肉疼。然后就是买教材,官方教材厚得跟砖头似的,全英文。我那蹩脚英语,一开始看的是真费劲。
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呗。每天下班回家,别人刷剧打游戏,我就抱着书啃。周末也是,基本上就告别娱乐活动了。那段时间,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刚开始效率很低,很多概念不理解。后来找了些网课辅助,跟着老师过一遍,感觉好多了。还加了一些备考群,里面大家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偶尔吐吐槽,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心理上能好受点。
一级考试内容特别广,但不算特别深。就是知识点多、杂,需要反复记。我当时就是一遍一遍地看书、刷题。特别是道德部分,那叫一个绕,做了好多题才慢慢找到点感觉。
考前一个月,基本上就是疯狂刷题、做模拟卷。整个人都魔怔了,做梦都在算题。
考试和结果
考试那天,挺紧张的。考场里全是人,大家表情都挺严肃。上下午各一场,考完出来感觉身体被掏空。
等成绩那段时间最煎熬。过了大概一个多月,收到邮件通知,一级过了! 当时那心情,真是没法形容,感觉几个月的辛苦都没白费。
后来我又接着考了二级、三级。过程都差不多,就是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二级,内容又多又难,挂科率挺高的。三级主观题多,对写作要求也高。反正就是一级一级地熬过来的。
考完之后?
前前后后花了好几年时间,总算是把CFA三级都考完了。你说这证书到底有没有用?
我觉得,肯定是有用的。至少在找工作或者跳槽的时候,简历上写着通过CFA三级考试,确实是个加分项,能让你在众多应聘者里显眼一点。面试的时候,也能跟面试官多聊点东西,显得你专业知识储备还行。
在工作中,学到的那些知识体系,对理解金融市场、分析投资标的,肯定有帮助。它让你看问题的角度更全面、更系统。
但是,也别神化它。它不是万能钥匙,不是说你考过了就一定能年薪百万,走上人生巅峰。这行最终还是要看你的实际能力、资源、机遇。证书只是个敲门砖,或者说是个加速器,路最终还得靠自己一步一步走。
那段备考经历挺磨练人的,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个人而言,这段投入是值得的。如果你也在这个行业,想提升自己,考个适合自己的证书,我觉得还是可以考虑的。前提是你能坚持下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