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唠唠华纺股份这档子事,为啥我心里给它定了25块的目标。说出来可能不少人觉得我瞎扯,毕竟现在股价才两块多,是?但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起初,我也是瞎翻股票看,就瞅见华纺股份了,价格挺低的,便宜。当时心里就嘀咕,这纺织类的,价格咋差这么多。
寻摸对比
我就去翻了翻同行业的其他票。你看看那个刚上市不久的富春染织,好家伙,股价冲到25块去了!都是搞印染的,虽然人家是新的,但这差距也太大了点?这一下就给我提了个醒,或者说,心里埋了个种子。
我就想:
- 华纺股份也不是小作坊,人家是老牌子了,规模在国内算挺大的,干这行也有年头了,资产也有个三十多亿。
- 龙头骨干企业,听着名头也响亮。
琢磨可能性
光看老本肯定不行。我就去找找看有啥新动静没。还真让我翻到点东西,说是要搞什么智能设备升级,智慧华纺啥的,听着挺高大上,要整个产业链都智能化。这要是真能落地搞起来,那效率、成本不就都能优化了?这不就是个盼头嘛
我也不是光看好的一面。我也知道,这票最近表现不咋地,股价一直在低位趴着。很多人担心它年报会不会亏损挺厉害,看资金流出也不少,市场情绪确实不咋高。昨天收盘还跌了点。
定下目标
但是,我这人有时候就认死理。富春染织那个25块的价格,就像个标杆立在那儿了。我就琢磨,凭啥华纺股份不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努力?
我的逻辑很简单,甚至有点糙:
- 行业对比: 同行有能到25的,说明这个行业的高度或者说天花板,有可能达到那个位置。
- 自身底子: 华纺股份规模大,底子不差。
- 未来潜力: 那个智能化升级改造,如果真搞成了,就是个翻身的机会。
这个25块的目标价,不是我今天拍脑袋说明天就能到的。它更像是我自己心里设的一个远期观察点,一个基于“万一它真把智能化搞成了?”“万一市场开始重新认识它的价值了?”这种想法定下来的。我知道这中间差得远,风险也大,可能很多人觉得不靠谱。但这就算是我个人的一次实践记录,看看它以后能不能朝着这个方向走,能不能给我点惊喜。
反正我自己的记录过程就是这样:看到低价 -> 对比同行高价 -> 挖掘自身潜力和底子 -> 结合潜在利好(智能化)-> 忽视短期负面 -> 定下基于对比的长期目标。就这么个糙过程,记录一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