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空,就琢磨了一下大豪科技这个票。主要是它那个重组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不少朋友也问我,我就自个儿上手研究了研究,看看这重组完了,它到底能值多少钱。
我就是先去了解了下它这个重组具体是咋回事。大概意思就是要装进来一些新东西,好像还跟酒有关,具体细节咱就不抠了,反正就是想搞点新业务,把盘子做大。这想法是好的,毕竟原来的缝纫机电控虽然也稳,但想象空间可能没那么大了。
我的实践过程
第一步:摸底市场预期
重组这事儿一出来,股价也上蹿下跳过。我就先去翻了翻,看看外面的人都是怎么看的。不看不知道,一看还挺有意思。
- 我注意到有券商,好像是西南证券,发了个报告,给的目标价是19块。
- 当时我看到的价格大概在14块5毛5左右,这么算的话,离19块还有个百分之三十几的空间。
- 但网上声音就杂了,有的人比较乐观,或者说胆子比较大,直接喊到30块去了。
这就有意思了,差价这么大,说明大家对这事儿的分歧还不小。
第二步:扒拉基本面变化
光看别人喊价不行,得自己看看基本的东西。重组最直接的影响是是股本。我看公告说,这要是搞成了,增发之后总股本一下子就上去了,得奔着快30亿股去了。这个得记住,盘子大了,同样的利润摊到每一股上就少了。
然后是业绩承诺。好像是说,新进来的资产承诺未来几年能赚多少多少钱。我看到有数据说,比如第一年(大概是2021年那时候的预期)利润能在16到20亿这个区间,后面每年还能有个百分之九的增长。听着挺美的,国企嘛说话一般留有余地,完成可能问题不大。
第三步:自个儿估摸估摸
现在信息差不多了,我就开始自个儿合计了。咱也不搞那些复杂的模型,就简单算算。
你想,就算真能赚到承诺的那个数,比如说一年20个亿利润。但是总股本也扩大到快30亿股了。这么一除,每股能摊到的收益就被稀释了。
那些给19块目标的券商,估计也是算了这个稀释效应的。他们可能觉得,虽然摊薄了,但新业务带来的增长潜力更大,或者说整合效应能带来1+1大于2的效果。给个19块,在当时看,不算特别离谱,但也绝对不算低估。
至于喊30块的,我觉得那就有点太乐观了。可能是预期打得太满了,觉得新业务能爆发式增长,或者市场情绪能给特别高的溢价。这个就得看后续实际经营情况了,光靠喊是喊不上去的。
我的想法和记录
我的判断是这样的:
大豪科技这个重组,确实给公司画了个新饼,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缝制设备电控是基本盘,现在加上新业务,故事是更好讲了。
但是,风险也不能忽视。一个是整合的风险,新老业务能不能好好融合?管理层能不能驾驭得了?另一个就是股本扩大带来的稀释效应,业绩增长需要跑得过股本扩张才行。
对于目标价,我个人觉得券商给的19块左右,算是一个比较中性偏乐观的预期。意思是,如果整合顺利,业绩能跟上,市场也给面子,那这个价格是有可能摸到的。
至于更高的价格,比如30块,那得需要非常超预期的表现才行,短期内我觉得指望不上。我自己的操作思路就是,如果股价在相对低位,比如14、15块这附近,那可以关注一下,毕竟离券商目标还有点距离。但追高就没必要了,特别是对那些过高的预期,得保持一份清醒。
这整个过程,就是我从听到消息,到自己去查资料、分析、形成自己判断的一个实践记录。不一定对,就是分享下我的思路,大家自己掂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