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个华夏稳增混合,我当初是怎么捣鼓上的?也没啥特别高大上的理由。那段时间手头上刚好有点闲钱,不多,但放银行又觉得亏得慌。股市那阵子又上蹿下跳的,跟猴子似的,我这小心脏有点受不了。
我就寻思着,得找个稍微稳当点的路子。打开我那个炒股软件,也没啥目标,就瞎划拉。看到这个“华夏稳增混合”,名字里带个“稳增”嘛听着就挺顺耳,挺符合我当时那个心态的。
初步了解阶段
然后我就点进去瞅了瞅。第一步嘛肯定先看看基本信息。,混合型的,风险等级标的是“中等风险”,行,不高不低,感觉还能接受。规模好像也还行,当时看好像是十来个亿?具体数字记不清了,反正不是那种特别小的就行。
再看看基金经理,叫彭海伟。这名字我当时也没啥感觉,毕竟咱也不是专业人士,对这些大佬不熟悉。托管银行是中国农业银行,大银行,感觉还挺靠谱。
上手试试看
然后我就想,要不先少买点试试水?反正钱也不多。就设置了个定投,也没指望它能立马发大财,就是想看看它是不是真像名字那样,能“稳”一点。
刚开始那段时间,确实没啥大动静。
- 市场好的时候,它也跟着涨点,但没那些纯股票基金那么猛。
- 市场不好的时候,它也跌,但好像是比大盘跌得少点?有时候也未必,反正就是有波动。
这时候我就琢磨,这“混合”是啥意思?后来有空仔细看了看它的持仓。好家伙,发现它股票仓位不低,查了下好像得占一半多。怪不得市场一哆嗦,它也跟着晃悠。这下明白了,它这个“稳”,是相对股票型来说的,不是说跟银行存款一样稳当。
过程中的感受
持有过程中,心态也跟着起起伏伏。涨了当然高兴,跌了,心里也嘀咕。但我老提醒自己,这是中风险的,而且是混合的,里面有股票,波动是正常的。不能指望它只涨不跌。
我就把它当成一个观察对象了。
- 看看它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大概是个什么表现。
- 看看基金经理的调仓思路(虽然咱也看不懂太深奥的)。
- 主要是看它跟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匹不匹配。
这个过程也挺磨人的。有时候看它跌了,就想干脆卖了算了。但又想想,当初选它不就是图个相对稳健吗?而且是混合的,也不能要求太高。
现在的状态
现在嘛这笔钱还在里面放着。这几年的体验就是,它确实有波动,但好像大的回撤控制得还行?至少比我自己瞎买股票要省心点。说不上赚了多少大钱,但也没出现那种让人睡不着觉的大坑。
对我来说,捣鼓这个华夏稳增混合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学习和认识自己风险偏好的过程。它让我明白,没有绝对“稳”的投资(除了可能存银行),所谓的“稳增”都是相对的。关键还是看自己能不能接受那个波动范围。
反正我现在就是继续放着,偶尔看看净值,心态比以前平和多了。也就这点实践心得了,都是大白话,希望能给同样在摸索的朋友一点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