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这个新股申购的事儿。一开始我也是一头雾水,看着别人中签好像挺容易,自己试了几次都摸不着门道。后来下决心,得把这规则彻底搞明白,不然老是瞎碰运气也不是个事儿。我就从头开始,一步步地去实践和记录。
摸索门槛:到底需要啥资格
碰到的就是那个“市值”要求。我打开我的股票账户,翻来覆去地看。后来才弄明白,想申购上海交易所(沪市)的新股,你得在申购日之前的20个交易日里,平均每天都持有至少1万块钱的沪市股票市值,这样才能拿到1个申购单位(也就是1000股)。深圳交易所(深市)那边,门槛低点,是平均每天持有5000块钱的深市股票市值,就能拿到1个申购单位(500股)。
我当时是这么做的:
- 检查账户: 我先看了看自己账户里,沪市和深市分别都持有哪些股票,值多少钱。
- 计算额度: 然后就对着规则算,比如我沪市平均市值有个3万多,那我就知道,沪市这边的新股,我最多能申购3个单位,也就是3000股。深市也一样算。这个额度,交易软件上一般在你申购的时候会自动显示出来,倒是省了自己算的麻烦,但搞懂它是怎么来的,心里更有底。
这个市值不是当天有就行,得是提前算好的平均值,这点得注意。
搞懂规则:不同板块不一样
弄懂了资格,下一步就是看具体怎么申购。我发现,不是所有新股都一个规矩。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它们申购的基本单位还不一样。
我的实践是:
- 看公告: 每次有新股出来,我都会先去看看它的发行公告,或者直接在交易软件里看它的信息。
- 确认板块和单位: 关键是看清楚这股票是在哪个板上市的。比如,主板的,一般是1000股一个签;科创板和创业板,好像大多是500股一个签。这样我就知道,中一签具体是多少股,将来要交多少钱。
这个不难,就是每次申购前稍微留意一下。
动手申购:实际操作步骤
到了申购日那天,操作挺简单的。
我的流程一般是这样:
- 打开交易软件: 找到“新股申购”或者类似的入口。
- 选择新股: 当天能申购的新股都会列出来。
- 输入数量: 关键一步来了。系统会显示我最多能申购多少股(就是前面说的额度)。我的习惯是,直接拉满,顶格申购! 因为申购本身不要钱,中签了才要交钱,多申请一点,理论上中签概率能高那么一丢丢,反正不增加成本。比如我沪市额度是3000股,我就输入3000。
- 点击确认: 提交申请。
整个过程几分钟搞定。申购时间一般是交易日的交易时间段内,我通常想起来就申了,没特意挑什么“黄金时间段”。
等待开奖:中了没?
申购完了就是等。一般是申购日(T日)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T+2日)出结果。这个过程就纯粹是运气了,跟摇号抽奖差不多。
我的习惯:
- 查询中签: T+2日那天,我会登录交易软件,查一下“中签查询”或者看账户持仓、资金流水有没有变化。
- 准备资金: 如果看到自己中签了,那得赶紧看看账户里的可用资金够不够。比如中了1签500股,发行价是20块,那就得准备至少10000块钱。必须在T+2日当天下午4点前,保证账户里有足够的钱,券商会自动扣款。要是钱不够,就算中了也白搭,还会被记一次违规,影响以后申购。
没中签的话,就没啥事了,等下一次机会。
一些提高概率的尝试(个人体会)
搞懂了基本流程,就琢磨着能不能提高点中签率。网上说法很多,我也试过或想过一些。
- 增加市值: 这是最直接的,市值高了,拿到的配号就多,理论上概率就大。但我个人没为了打新特意去堆高市值,还是按自己的投资节奏来,打新算是顺带的事儿。
- 顶格申购: 这个前面说了,我是一直坚持的。有多少额度就用满多少额度,不浪费。
- 家人账户: 有人说用家里人的账户一起申购,只要他们也符合条件。这个确实能增加总的申购次数,但得注意合规,每个身份证对同一只新股只能申购一次。我,就管好自己的账户,没去动员家人。
- 申购时间: 有人说上午10点半到11点半,下午1点半到2点半申购,中签率高。我试过几次,感觉没啥明显差别,可能心理作用。后来就比较随意了,方便的时候就申了。
总结一下
新股申购这事儿,把规则弄明白了,操作起来就很简单,成了我日常看盘的一部分。关键就是先看自己有没有资格(市值够不够),再看具体股票的申购单位,然后顶格申购,就是中了记得缴款。 至于中不中,那就交给运气了。反正我现在是把它当成一个参与市场的小乐趣,中了固然开心,不中也无所谓,心态放平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