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当初是咋开始买基金这玩意儿的。纯新手那会儿,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就跟大家现在可能差不多。
最早,就是听身边人老念叨,说什么钱放银行不划算,得搞点理财。我当时也没啥概念,就知道银行存款和国债,基金这东西听着就挺“高级”。自己手里攒了点小钱,不多,放着也是放着,就想着,要不试试?
第一步:先搞明白去哪买
我琢磨着,这玩意儿上哪买去?跑银行?好像挺麻烦。后来发现,嗨,手机上不就有嘛支付宝、微信里都有那什么理财通,还有一些银行自己的APP,或者专门的基金销售平台APP。我图省事,就先从我最常用的支付宝入手了,毕竟平时转账付款都用它,感觉方便点。
第二步:打开瞅瞅,眼花缭乱
点开那个理财页面,嚯!家伙,一片红红绿绿的,各种名字,“XX成长”、“XX价值”、“XX先锋”,后面还跟着一堆数字,百分之多少多少的。看得我头都大了。什么“近一年涨幅”、“夏普比率”... 根本看不懂。
第三步:硬着头皮了解基础分类
我就想,不能瞎买。稍微去网上搜了搜,看了些大白话的介绍。大概知道了,基金这玩意儿分好多种。我自个儿是这么理解的,不一定专业,但够我用:
- 风险最低的: 就跟余额宝差不多的,叫货币基金。钱放进去,基本不会亏,每天有点小收益,比银行活期强点。适合放零钱或者短期不用的钱。我最早试水就是买的这个,先熟悉下操作流程。
- 风险稍微高点的: 叫债券基金。主要买债券,收益比货币基金高点,但偶尔也可能跌一点点,总体还算稳。
- 风险再高点的: 就是混合基金、股票基金了。这些基金大部分钱都拿去买股票了,所以波动就大,可能赚得多,也可能亏得狠。心脏不好的、短期要用钱的,我劝你慎重。
当时我就想,我是新手,本金也不多,经不起大折腾。所以我就没敢碰那些名字听起来很牛、涨幅很吓人的股票型基金。
我的第一次实战操作
第四步:小额试水,投石问路
搞明白了大概分类,我就决定先试试水。不是直接买股票基金,我胆小。我就先挑了个货币基金,就是那种风险最低的,往里放了100块钱。你没看错,就是100。为主要就是想走一遍流程,看看买入、确认份额、查看收益这些是怎么操作的。感觉跟往余额宝里存钱差不多,挺简单。
第五步:尝试定投,摊平成本
货币基金玩明白了,觉得没啥挑战。我就琢磨着,是不是可以试试稍微“刺激”点的?但一次性买很多,万一买在高点咋办?我又不是神仙,哪知道啥时候高啥时候低。后来了解到有个叫“定投”的玩法。
啥是定投?说白了,就是定期(比如每周、每月)投固定金额。比如我设定每周三自动买100块的某个基金。这样不管它是涨是跌,我都买。涨的时候买的份额少点,跌的时候买的份额多点,长期下来,成本就被摊平了。我觉得这方法适合我这种懒人加选择困难症,不用天天盯着看盘。
我就选了一个看起来比较稳健的指数基金(跟踪大盘的那种,比如沪深300相关的),设置了每周定投100块。金额不大,就算短期亏了,也不至于影响生活。
后续的坚持与心态调整
第六步:放平心态,长期持有
开始定投之后,我就很少去天天看了。为看了糟心!尤其刚开始,市场一波动,账户绿油油的,新手肯定慌。我强迫自己不去频繁看账户,就当这笔钱是“长期投资”了。心里想着,反正每周就那么点钱,只要我不等着用,就让它慢慢投着呗。
第七步:持续学习,但别学杂了
虽然说放平心态,但也不是完全不管。偶尔我也会看看市场新闻,了解下大环境。但注意,别看太多!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专家”观点满天飞,看多了反而容易焦虑,打乱自己的节奏。我就认准了定投这个策略,选好了基金(选定就不轻易换),然后坚持下去。
总结一下我的体会:
新手买基金,真没那么玄乎。关键是:
- 先搞懂基础: 知道不同类型基金大概的风险和收益特点。
- 平台选方便的: 常用APP就行,操作简单。
- 从小钱开始: 别一上来就梭哈,先用小额资金熟悉流程,亏了也不心疼。
- 考虑定投: 对于没时间、没能力择时的新手,定投是个省心省力的好办法。
- 心态最重要: 别指望一夜暴富,也别因为短期波动就慌神。投资是个长跑。
这就是我从一个基金小白磕磕绊绊走过来的真实经历。没啥高深理论,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试出来的。希望能给同样是新手的你一点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