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得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北京那些个基金公司,到底哪些算得上是排得上号的。这事儿,起因也简单,就是前阵子手头有点闲钱,寻思着不能老放银行里“吃灰”,就想着了解了解基金。北京这地界儿,金融公司一抓一大把,基金公司更是多如牛毛,到底哪些靠谱?我就开始了我的“调研”之路。
我的调研起步
我也是一头雾水。直接上网搜“北京十大基金公司排名”,好家伙,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有的榜单年份老旧,有的,感觉像是广告,还有的把公募、私募混一块儿说,真是头大。我就寻思,不行,这事儿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一步,我先明确了我的目标。 我主要想了解的是那些咱们普通老百姓能接触到的,规模比较大、名气也比较响的公募基金公司。私募那些,门槛高,玩法也复杂,暂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
第二步,我开始搜集信息。 这可真是个体力活。我主要看了几个地方:
- 一些财经网站和APP,它们有时候会发布一些行业报告或者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
- 基金公司自己的官网,看看公司的介绍、管理的基金规模、成立时间啥的。
- 还有就是一些投资论坛和社区,看看老基民们都讨论哪些公司,口碑怎么样。这种信息得辩证地看,不能全信。
我把搜集到的信息都记在一个小本本上,公司名字、大概的规模、成立时间、有没有啥特别出名的基金经理或者代表产品,都简单做了个标注。
筛选与整理的过程
信息搜集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了筛选和整理。这个过程,说白了,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我发现,很多榜单都提到那么几家“老牌”公司,比如华夏基金,说是1998年就成立了,总部就在北京,历史算是比较悠久的。还有像天弘基金,因为某宝的某额宝,名气也很大。这些经常被提及的,我就会重点关注一下。
我还注意到,有些公司虽然名字里也带“基金管理”,但可能更偏向于私募或者其他类型的资产管理,比如我看到有些材料里提到“中联屹合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或者“鑫达众汇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类,我就先放一边,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那些规模大、产品线丰富的公募基金公司上。
在筛选的时候,我主要参考了几个不成文的“标准”:
- 管理规模:这玩意儿虽然不能说明一切,但规模大的公司,通常实力和市场认可度会高一些。
- 成立时间:老牌公司一般都经历过牛熊市的考验,经验相对丰富点。
- 市场口碑和知名度:就是大家伙儿提得多不多,有没有什么负面新闻。
- 总部在北京:既然是“北京十大”,那总部在北京的肯定要优先考虑。
要搞个绝对权威、精确无误的“十大”排名,太难了。因为评价维度不一样,结果可能就差老远。比如,有的可能短期业绩特别突出,有的可能规模特别大,有的可能在某个特定领域做得
我梳理出的“印象名单”
经过一番折腾,我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加上我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强调一下,这纯粹是我个人实践的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哈!),大致整理出了一个在我心目中,在北京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基金公司“印象名单”。这里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就是一些我调研下来感觉比较“头部”或者经常被提及的:
-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老牌,规模大)
-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也是老牌,综合实力强)
-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虽然总部不在北京,但在北京影响力巨大,规模也领先)
-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靠某额宝名声大噪,普惠金融做得好)
-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银行系的,背景硬)
-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也是银行系,发展快)
-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银行系代表之一)
- 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券商系的,投研能力有特色)
-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保险系的,资管规模大,公募也是重要一块)
-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总部上海,但在北京分支力量和市场份额不容小觑,主动权益有特色)
列着列着发现,有些公司虽然非常优秀,但总部可能不在北京,比如易方达和汇添富。但考虑到它们在北京市场的影响力和业务规模,我还是把它们也纳入了考量。如果严格只算总部在北京的,那名单可能又会有些微调。
我还看到一些名单里有“北京弘合柏基金融”、“富尔天华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兰德威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些,但经过我初步的了解,它们可能更多的是在私募或者其他细分领域,跟我最初想找的面向大众的公募基金公司还是有点差异。
小结一下
这回调研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选基金公司这事儿,不能光看个排名就完事儿。每个公司的侧重点、投资风格、王牌产品可能都不一样。我这份“印象名单”,也只是基于我个人搜集信息和理解得出的一个大概轮廓,主要是帮我自己建立一个初步的认知框架。
最终选择哪家公司的哪个产品,还得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再去深入研究具体基金的表现、基金经理的水平等等。这可真是个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的活儿!希望我这点折腾过程,能给同样有困惑的朋友一点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