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来聊聊我捣鼓“东数西算”概念股票这点事儿。这玩意儿前段时间挺火的,我也没忍住,跟着掺和了一下,记录记录我的心路历程和实际操作。
初识“东数西算”——这玩意儿是
平时就爱瞎琢磨。有一天,刷新闻的时候,老是蹦出来“东数西算”这四个字。我一听这名头,感觉跟“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似的,国家层面的大动作。我就寻思着,这得了解了解。
于是我就上网扒拉资料。看了一圈下来,大概明白了是个啥意思。简单说,就是把东部地区那些需要大量计算能力的数据,拉到西部地区去处理。为啥?因为西部那边能源便宜,地也广,建大型数据中心成本低。东部这边,数据多,需求大,但是地方金贵,电费也高。这么一搞,不就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了嘛数据在西部算好了,再通过网络传回东部用,挺高科技的感觉。
从概念到股票——我是怎么找的?
明白了大概意思,咱就得琢磨这跟咱小股民有啥关系了。那肯定是相关公司要受益!“东数西算”这么大的工程,肯定得有公司来建数据中心?得有公司提供云计算服务?还得有公司搞网络传输?
我就打开我的炒股软件,搜呗。输入“东数西算”,嚯,还真出来不少。点开一看,有做数据中心的,比如啥啥数据、啥啥科技;有搞云计算平台的,名字也挺响亮;还有些网络设备、光模块啥的,都给归进来了。看着这一串串的名字,感觉机会挺多的。
我还特地去翻了翻研报,看看那些分析师们都怎么吹。基本上就是说,这是国家战略,未来空间巨大,产业链上的公司都能喝到汤。说得我心里直痒痒。
上手体验——光看可不行,得试试水深
看着这些票一个个都挺红火,有的甚至连续拉板,心里就痒痒了。胆儿不大,但又按捺不住好奇。就寻思着,先少买点试试水,感受一下这个热度。
我的实践步骤是这样的:
- 第一步:筛选目标。 我没敢追那些已经涨上天的,怕当接盘侠。就找了几个看着盘子不是特别大,位置相对低一点,而且确实业务跟数据中心、算力沾边的。
- 第二步:小额试仓。 选了那么一两只瞅着还顺眼的,观察名单先放着。后来挑了个看着回调差不多的,稍微买了那么一点点,就当是投石问路。
- 第三步:耐心观察。 你还别说,刚开始那几天,确实跟着大部队往上涨了点,心里还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眼光还行。
但是!(重点来了)好景不长。这概念股,风头一过,或者大盘一哆嗦,它就跟着晃荡。有时候一天能给你拉上去,过两天又能给你砸下来,心脏不好的真受不了。我买的那点儿,也是跟着坐了几回过山车,盈利很快就没了,还小亏了一点儿。那时候我就明白了,这玩意儿不是那么好把握的。
我的几点体会——瞎折腾后的总结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对“东数西算”这个概念股算是有了点切身体会。有这么几点:
- 概念是好概念,但票不是随便买的。 “东数西算”这个大方向肯定没错,国家支持,前景广阔。但是具体到某一只股票,它能不能真的受益,受益多少,什么时候兑现,这都是未知数。
- 短期波动大,得有心理准备。 概念股嘛很多时候是跟着消息面和市场情绪走的。风来了,猪都能飞;风停了,摔得也惨。如果你想做短线,那得眼疾手快,还得有点运气。
- 不能只看概念,还得看公司基本面。 我后来反思,光看概念不行,还得去研究研究这个公司本身怎么样,业绩好不有没有真材实料,护城河深不深。不然就是空中楼阁,不踏实。
- 别想着一口吃个胖子。 任何投资都一样,想通过一个概念就暴富,那基本不现实。我这回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所以亏了点也还能接受,就当交学费了。
我这回实践“东数西算”概念股,算是交了点学费,也积累了点经验。以后再碰到类似的热点,我肯定会更冷静一点,多研究研究再说。毕竟咱这小钱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得悠着点花。希望我这点折腾经历,能给大伙儿提个醒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