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又是我,来跟各位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事儿——港股通资金流向。这玩意儿,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里头门道也不少。我就把我自个儿摸索的过程,掰开揉碎了给大伙儿说道说道。
我一开始是怎么琢磨这事儿的?
起初,我对港股那块儿也是两眼一摸黑。后来这不是港股通开了嘛内地资金也能南下去买港股了。我就寻思,这钱哗地流过去,总得有个方向?就像咱们平时说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大资金的动向,是不是也能提前透露点啥市场风向?
一开始我也就是瞎看看,哪个股票今天涨了,哪个跌了。后来发现,光看涨跌不行,有时候看着涨得欢,结果第二天就给你来个大跳水,把我给整蒙了。我就琢磨,得找点更深层次的东西看看。
这时候,我就注意到“港股通资金流向”这个词了。我想,这不就是看钱往哪儿跑嘛要是能知道大钱都往哪些股票里钻,那我跟着喝口汤,是不是就稳当多了?抱着这个朴素的想法,我就开始研究了。
具体我是怎么看的?
喜欢自己动手。我先是找了几个常用的股票软件,像咱们平时都可能用到的东方财富、同花顺这些。它们上面一般都有港股通的专栏。
第一步,先看个总览。
我每天开盘后,或者收盘后,会习惯性地瞅一眼当天“南向资金”的整体情况。就是看那个“当日资金净流入”或者“净流出”的数额。如果是净流入,说明今天内地跑去香港买股票的钱比卖掉的多;反过来,净流出就是卖的比买的多。这能让我对当天整体的市场情绪有个大概的把握。比如连续几天都是大额净流入,那可能市场情绪比较乐观,大伙儿都抢着买。
第二步,看成交活跃的票。
光看总数还不够细致。我还得看看这些钱具体都买了些软件上一般都有个“十大成交活跃股”或者类似的榜单。这里头就能看到哪些股票是当天资金重点关照的对象。我特别会留意那些净买入额比较大的股票。比如之前看到什么阿里巴巴、腾讯、盈富基金这些,经常是榜上有名,而且净买入还不少,这就说明有大资金在持续关注和买入。
第三步,结合成交额看。
有时候光看净买入还不够,我还得结合当天的成交额来看。如果一只股票净买入很多,成交额也比平时放大不少,那说明是真金白银在抢筹码。但如果成交额没啥变化,净买入额却挺高,那我就得琢磨琢磨,是不是有啥特殊情况。
第四步,拉长时间看趋势。
一天的数据说明不了市场这玩意儿,天天变。所以我还会把时间拉长一点看,比如看最近一周、最近一个月的资金流向。如果某只股票连续多天或者多周都出现持续的净流入,那可能就不是短期的炒作了,说明有资金在长期布局。反之,如果持续净流出,那我就得小心点了,是不是有什么我看不到的利空。
我记得有段时间,我看好一只票,结果发现它连续好几天南向资金都在净卖出,虽然股价没怎么大跌,但我心里就犯嘀咕了。后来果然没多久,那票就出了一些不太好的消息,股价也跟着下来了。这事儿让我觉得,盯着资金流向还是挺有用的。
实践中的一些小体会
别神化它:
资金流向是个重要的参考,但绝对不是万能的。不是说资金流入就一定会涨,流出就一定会跌。市场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资金只是其中一个维度。
结合基本面:
我看资金流向的时候,也会结合这个公司的基本面。如果一个烂公司,就算短期有资金炒作流入,我也不敢碰。我还是倾向于那些基本面不错,又有资金持续关注的票。
注意市场情绪:
有时候市场整体情绪不好的时候,比如大熊市,那大部分股票可能都是净流出,这时候就不能单看流出就觉得完蛋了,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同软件数据可能略有差异:
这个我也发现了,不同软件统计的口径或者更新速度可能会有点小差别,但大方向一般是一致的。找个自己用着顺手的就行。
捣鼓这个港股通资金流向,让我对市场多了一个观察的视角。虽然不能保证我每次都看对,但至少能让我心里更有谱一些,不至于像以前那样瞎蒙。这东西就像开车看后视镜一样,不能只看后视镜开车,但完全不看,那也容易出事儿。多一个参考工具,总归是好的。
今天就跟大伙儿分享这么多,都是我自个儿瞎琢磨的一些经验,不一定都对,希望能给同样在研究这块儿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启发。下次有啥新发现,我再来跟各位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