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咱聊聊2022年那会儿我是怎么琢磨下一轮油价这事儿的。那时候油价跟过山车似的,加个油都得盘算盘算,所以我就寻思着,能不能自个儿提前估摸估摸,好歹心里有个谱,啥时候加油划算点儿。
第一步:摸索规律,找信息源
我两眼一抹黑,就知道看新闻。新闻上说啥时候调,咱就啥时候关注。后来我发现,光看新闻不行,得找点规律。我就开始留意,这油价调整好像有个周期,不是天天变的。
我就上网扒拉,东看看西瞅瞅,发现国内成品油调价,主要是看发改委的通知。而且他们是按一个什么“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来的,大概意思是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这算是个重要发现!
还有个关键点,不是说国际油价一动,国内立马就跟着动。得看一个啥“原油变化率”,还得达到一个门槛,好像是每吨50块钱。要是没到这个数,哪怕国际油价有波动,国内油价也可能“搁浅”,就是不调了。
第二步:关注国际油价,但别太当真
知道了国内调价的道道,我就开始瞅着那些国际油价,什么布伦特原油、WTI原油,虽然看不太懂,但大概的涨跌趋势还是能瞄两眼的。想着国际油价要是呼呼往上涨,那国内下一轮估计也得跟着涨;要是往下跌,那咱就有盼头了。
这玩意儿也玄乎。有时候国际油价明明跌了,可一算那个变化率,没到50块的门槛,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国内愣是不动,或者动静很小。比如2022年11月那会儿,我就记得有一次,新闻上说预计每吨汽柴油就上调1块钱,因为不够50块钱的门槛,结果就搁浅了。你说气不气人,白高兴(或者白担心)一场。
第三步:掐着指头算日子,留意“窗口期”
知道了10个工作日一调,我就开始学着算日子。每次调价窗口开了之后,我就大概往后推算两个礼拜左右(扣掉周末)。快到日子的时候,就特别留意新闻和一些财经APP上的消息。
比如2022年年底那几次,印象特别深。当时喊着“三连降”收官,大伙儿都挺开心的。然后就琢磨2023年初会不会涨回来。果然,到了12月底,就有消息说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是正的,预测2023年1月3号那轮要涨。这时候,我就会盘算着,是不是得在涨价前把油箱给喂饱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好像是10月份,国庆假期那阵子,本来大家都以为要跌了,结果国际油价在假期里猛涨,硬生生从预计下跌变成了上涨。这种时候,我提前做的那些“功课”就有点被打脸,哈哈。
第四步:综合信息,做个“大概率”判断
后来我发现,单靠自己算,或者只看国际油价的某个数据,都不太准。最靠谱的还是等临近调价窗口前一两天,那时候各种机构的预测数据就出来了,会说预计上调或下调多少钱一吨,折合成每升大概几毛几分。
这些预测,虽然也不是百分百准确,但大方向一般错不了。比如2022年10月24号那次调价,提前几天就有消息说预计92号、95号要涨,加满一箱油得多花七八块。这种时候,我就会赶紧去加油,能省一点是一点嘛
我预测油价的“实践”过程,大概就是:
- 了解规则:知道10个工作日一调,知道有50元/吨的门槛。
- 关注源头:偶尔看看国际油价的大趋势。
- 盯紧节点:临近调价窗口时,密集关注发改委和主流财经媒体的消息。
- 参考预测:结合机构的预测数据,做个八九不离十的判断。
说白了,咱普通老百姓也没啥内部消息,就是多看多听多琢磨。虽然不能精准到分,但至少能知道个大概趋势,避免在涨价前一天还空着油箱,或者在降价前一天刚加满,那就有点亏了不是?这就是我2022年那会儿琢磨油价的一点小经验,希望能给大伙儿逗个乐,或者有点小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