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老有人问我,说现在这行情,买点啥股票能稳当点,或者说有那么点盼头。这问题可真把我给问住了,毕竟咱也不是股神,就是个爱瞎琢磨、喜欢自己动手试试的老韭菜。不过既然问了,我就把我最近自个儿寻摸股票的那点儿过程和想法,跟大家掰扯掰扯,纯当是分享个实践记录,大家可千万别当成投资建议,风险自负!
我是咋开始寻思这事儿的
我也是两眼一抹黑。打开那行情软件,红红绿绿的,看得是眼花缭乱。想追热点,又怕成了接盘侠;想抄底,又怕底下还有十八层地狱。后来我就想,不能这么瞎撞,得有个自己的章法。
我就先琢磨,现在国家在大力鼓捣新闻联播里老提的,政策文件里老写的,那肯定是有说道的。这就跟我以前捣鼓别的玩意儿一样,得先摸清大方向。
我的筛选实践过程
第一步:看大方向,找赛道。
我这人没啥特别高深的技巧,就喜欢从上往下捋。我寻思着,跟着政策走,总不至于错得太离谱。所以我就重点关注了几个方向:
- 科技创新这块儿。特别是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这些。你想,人工智能这玩意儿,喊了好几年了,现在是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各行各业都想往上靠。芯片,以前老说被人家“卡脖子”,现在国家肯定要下大力气自己搞,这里面肯定有机会。
- 新能源赛道。这个不用多说了?什么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储能,这都是大趋势。虽然前阵子也调整了不少,但我觉得长期看,这玩意儿还是有前景的。毕竟环保、能源自主,这都是硬需求。
- 消费升级。老百姓兜里钱多了,总得花出去,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高了。所以一些品牌力强、产品好的消费品公司,我也瞅了瞅。
- 高端制造。咱们国家现在提倡“制造强国”,那些能替代进口的、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我觉得也值得关注。
第二步:从赛道里扒拉具体的公司。
光看板块还不行,一个板块里头好几十上百家公司,总不能都买?这时候我就开始干体力活了。
我一般会这么干:
- 找龙头。一个行业里头,总有那么几家是数一数二的,技术牛、市场份额大。这种公司抗风险能力相对强点,也更容易受到资金关注。
- 看基本面。就是看看这家公司是干啥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赚不赚钱,有没有欠一屁股债。虽然咱不是专业的财务分析师,但一些基本的指标,比如营收增长、利润情况、负债率啥的,还是能看懂个大概的。我主要看它是不是有实实在在的业务,不是光讲故事画大饼。
- 瞅瞅机构的动向。有时候我会看看那些专业的机构投资者都在买当然这只是个参考,不能全信,但能提供点思路。
- 结合技术面。这个就更玄乎了,我也就是看看K线图,瞅瞅股价在什么位置,成交量怎么样。主要是不想买在山顶上。
举个我最近琢磨的例子:
就拿人工智能来说,我先看了看哪些公司是真正做AI算法的,哪些是做AI芯片的,哪些是把AI应用到具体场景的,比如智能驾驶、智能家居啥的。然后我就去翻这些公司的年报、研报(虽然很多也看不大懂),再看看新闻,了解下它们最近有没有啥新产品、新订单。
比如我看到有几家搞行业应用软件的,把AI技术融进去了,感觉好像有点意思。然后我就去查查这几家公司的底细,看看它们在行业里的口碑怎么样,客户都是谁,订单多不多。
又比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这块,之前涨得挺猛,我就想,这里面哪些环节技术壁垒高点,不容易被替代。我就去扒拉做电池的、做电控的、做特定传感器的这些公司。这些都是我自个儿瞎琢磨的路径,不一定对。
我的心得体会和一点小提醒
整个过程下来,我感觉选股真是个细致活,也挺费神的。没有啥一招鲜吃遍天的法子。
我总结了几点我自己的体会:
- 不熟不做。对于那些我完全搞不懂是干啥的公司,不管别人吹得多天花乱坠,我一般都敬而远之。
- 要有耐心。选好了,就得有点耐心,别今天买了明天就想发大财。好公司也需要时间来成长,股价也不可能天天涨。
- 控制仓位。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这是老话了,但确实有道理。就算再看也别一把梭哈。
- 持续学习。市场天天在变,新的东西层出不穷,咱也得跟着学,不然就落伍了。
还是要强调一遍,我上面说的这些,都是我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粗浅记录和想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市场风险莫测,我的判断很可能是错的。大家千万别把这个当成操作指南。投资这事儿,最终还得靠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为自己的决策负责。
今天就先瞎咧咧到这儿,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点思路,哪怕是反面教材也行,哈哈。祝大家投资顺利,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股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