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新发行的股票,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刚开始接触这玩意儿的时候,也是两眼一抹黑,听风就是雨,总觉得新股一上市,那不得蹭蹭往上涨?买到就是赚到!
我的摸索之路
结果?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有的确实涨得喜人,开盘就封板,那叫一个爽。但也有的,上市就破发,直接给你闷头一棍。吃了几次亏,也尝过几次甜头之后,我就琢磨,这玩意儿到底有啥门道?就开始自己瞎琢磨,也到处打听,看人家老的股民是怎么说的。
第一步:看“家底”
我发现,得瞅瞅这公司是干啥的,底子硬不硬。说白了,就是它挣不挣钱,以后有没有发展前途,在他们那个行当里算老几,兜里有没有米。这些东西虽然听着挺麻烦,但你要是真想搞明白,就得耐着性子去看那些招股说明书,虽然看着头大,但里面干货还是不少的。我一般会特别留意它的主营业务是最近几年的赚钱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欠一屁股债什么的。
第二步:瞅“大环境”
再一个,就是看当时整个大环境怎么样。要是大盘都蔫了唧的,个股想一飞冲天也难,新股也一样受影响。就好比大伙儿都没心情逛街,你新开个店,指望人山人海也不现实。我会看看最近市场上的风向,大家对后市是个什么看法,有没有啥利好或者利空的消息。
第三步:掂量“稀罕程度”
还有就是买的人多不多,卖的票够不够。要是大家都抢着要,发行的又不多,那价格自然容易被拱上去,这叫物以稀为贵嘛反过来,要是没人要,或者一下子发太多,那可就悬了。这个有时候能从中签率啥的看出来点苗头,虽然也不是绝对的。
我的实践记录
我记得有一次,一只新股发行,我看了一下它的基本情况,感觉还行,是搞新能源相关的,那阵子这个概念也比较火。然后我又看了看大盘,虽然不是特别牛,但也不算差。最关键的是,我打听到市场上对这个票的关注度挺高,好多机构也在推荐。
- 准备工作: 我提前开了户,保证账户里有足够的“子弹”。
- 信息收集: 我花了两天时间,把能找到的关于这个公司的研报、新闻都翻了翻,虽然很多专业词汇看不太懂,但大概了解了它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优势和风险。
- 申购操作: 到了申购那天,我卡着时间点就去申购了。那时候心里还挺忐忑的,毕竟能不能中签还是个未知数。
- 中签与观察: 运气还行,中了一点。上市前几天,我就开始关注各种分析,看看大家对它上市后的价格预期怎么样。
- 上市表现: 上市第一天,果然涨得不错,我瞅着差不多了,就赶紧卖了一部分,落袋为安嘛剩下的就再看看情况。
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另一次,我看着一个公司名头挺响,就没怎么仔细研究,跟着人家就买了点,结果上市当天就没怎么涨,后面还跌了,搞得我挺郁闷。那次之后我就明白了,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名气”,还是得自己下功夫去了解。
这新股能不能涨,涨多少,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不是说新出来的就一定是香饽饽。我现在的体会就是,得多看,多想,别盲目跟风。人家说啥是人家说的,自己心里得有杆秤。先把自己能搞明白的那些东西,比如公司是干嘛的,靠啥吃饭的,搞清楚了再说。那些云里雾里的概念,咱也看不懂,索性就不碰。
风险这东西,时刻都得记在心里。尤其现在搞什么注册制,股票发出来,价格高低市场说了算,不像以前还有个指导价啥的。下手前真得多掂量掂量。我这也就是一点自己的瞎折腾记录,不一定对,大伙儿就当看个乐子,千万别照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