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又来跟大家唠唠嗑了。这回咱不聊虚的,就说说我自个儿捣鼓股票分析指标那点事儿,也算是我的一份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各位老铁一点启发。
一头扎进指标的海洋
刚开始接触股票的时候,我跟多数小白一样,两眼一抹黑。听人家说什么K线图、均线、成交量,简直就是天书。我就琢磨着,这不行,得学点真本事。于是乎,我开始搜罗各种股票分析指标,想着把这些都学会了,那不就能在股市里横着走了?
那时候我可真是下功夫了:
- MACD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我记得当时是找了本挺厚的书,专门讲这个的。什么金叉买入,死叉卖出,柱子由绿变红啥的,对着图一点点看,拿小本本记下来。
- KDJ (随机指标):这个指标看着花里胡哨的,三条线绕来绕去。我又去网上找视频,看人家怎么解读超买区、超卖区,还有那个J线上穿K、D线。
- RSI (相对强弱指标):这个听着就厉害,“相对强弱”,我寻思这不就能判断股票是强是弱了嘛于是又开始研究,多少以上是超买,多少以下是超卖,背离怎么看。
- BOLL (布林带):三条轨道线,股价在里面跑。人家说股价碰到上轨要回调,碰到下轨要反弹,在中轨附近盘整。我又打开软件,一个个股票翻,对照着看。
除了这些主流的,我还接触了什么OBV能量潮、CCI顺势指标、WR威廉指标等等,真的是恨不得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指标都学个遍。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海绵,疯狂吸收各种知识,每天盯着电脑屏幕,画线、对比、分析,不亦乐乎。
指标多了也迷糊
学了一堆指标之后,我以为自己火眼金睛了。结果?实际操作起来,问题就来了。有时候这个指标说可以买,那个指标又说要谨慎;或者MACD刚金叉,KDJ就跑到超买区了,你说这咋整?
举个例子,我记得有一次,我看一个票,MACD低位金叉了,RSI也从低位拐头向上,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买点。结果刚买进去,BOLL带突然就开口向下了,股价直接跌破下轨,给我套得结结实实。那时候我就纳闷了,这指标咋就不灵了?
后来我慢慢琢磨明白了,指标这玩意儿,它不是万能的。每个指标都有它的侧重点,也有它的局限性。你单看一个,容易片面;看多了,又容易互相打架,搞得自己晕头转向,错失良机或者做出错误判断。
化繁为简,找到自己的“组合拳”
碰了不少壁之后,我开始反思。我发现,与其追求把所有指标都搞懂,不如精通几个自己用得顺手的,然后把它们组合起来用。就像练武功,十八般兵器样样稀松,不如把一两样本事练到极致。
我开始尝试不同的组合:
- 趋势判断:我主要看均线系统(比如5日、10日、20日、60日线)和MACD。均线多头排列,MACD在零轴上方运行,这通常代表趋势向
- 买卖点把握:我会结合KDJ和BOLL。比如趋势向好的前提下,KDJ在低位金叉,或者股价回踩BOLL中轨获得支撑,可能就是个不错的介入点。
- 量价关系:这个我一直很看重。无论什么指标发出信号,我都会去看看成交量是不是配合。放量上涨那才健康,缩量上涨就得小心点了。
我还给自己定了规矩,比如某个指标出现某种形态,必须有其他一到两个指标也发出类似的信号,我才考虑动手。这样一来,虽然可能会错过一些机会,但准确率确实提高了不少,心态也稳了很多。
现在让我列个“股票分析指标大全”,我还是能说出一大堆。但我心里清楚,真正对我交易有帮助的,就是那么几个我反复实践、摸透了脾性的老伙计。把它们用熟练了,再结合当时的市场情绪、基本面情况(虽然我不深究,但也会大概了解下),基本上就能应对大部分情况了。
各位老铁,指标这东西,学是肯定要学的,但别贪多嚼不烂。找到适合自己的,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统,那才是王道。我这点实践经验,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少走点弯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