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类似余额宝”的玩意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想当年,余额宝刚出来那会儿,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钱放进去每天都能看到收益,哪怕几毛钱也开心得不行。那时候,谁还没点钱在余额宝里?那真是方便,随用随取,比银行活期强太多了。
但是! 事情总是在变化的嘛后来我渐渐发现,余额宝的收益是越来越不给力了,有时候看着那点收益,感觉跟放银行活期也差不了多少了。我这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咱辛辛苦苦赚点钱,放里面要是跟没放差不多,那不就白折腾了嘛不行,我得找找看有没有啥更好的去处。
我的折腾之路
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微信了,毕竟现在用微信支付太普遍了。打开微信支付,果然有个“零钱通”,我看介绍跟余额宝的模式差不多,也是货币基金,用起来也挺顺手,可以直接用来付钱啥的。我就先转了一部分钱过去试试水。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还行,操作确实方便,收益,比当时的余额宝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也算是个进步。
接着我又寻思,银行总该有点类似的产品?毕竟银行才是管钱的大头。我就把我常用的那几个银行的APP都翻了个遍。你别说,还真有!名字五花八门,有的叫什么“朝朝宝”,有的叫“天天盈”,反正就是那种主打灵活存取、收益比活期高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安全性这块儿,感觉银行的亲儿子,心里总归是更踏实一点。不过我也发现个问题,有些银行的这类产品,赎回到账可能没那么快,或者收益率跟零钱通比起来也没啥明显优势,有的APP操作界面也做得没那么清爽。
后来有一次跟朋友聊天,他提到说券商APP里也有搞头。说是可以开个股票账户,里面也能买货币基金,而且收益率可能还会更高一些。我一听开股票账户,第一反应是有点怵,觉得那玩意儿是不是挺复杂的,而且一听“股票”俩字就感觉风险高。但朋友解释说,只是通过券商平台买货币基金,基金本身的风险还是很低的,主要投向也是些短期债券、银行存款这些稳妥的东西,跟余额宝、零钱通它们的底层资产差不太多。我想想也是,就硬着头皮去研究了一下怎么开户。发现现在开户也挺方便的,好多都支持线上直接办理,不用跑腿。我就找了家规模大点的券商,开了个户,试着买了一点它们平台上的货币基金。别说,收益率确实比我之前用的零钱通和银行那些“宝宝”类产品要高一些,赎回速度也还算可以接受。
我咋整的?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我现在基本上是这么安排我的零散资金的:
- 微信零钱通里面还是会放一些钱,主要是图个方便,日常小额支付、发红包啥的直接就用了,也能有点小收益,积少成多嘛
- 大部分短期内确定不用的活钱,我就转到了券商账户里的货币基金。虽然每次转入转出比零钱通可能多那么一两个步骤,但为了那相对高一点的收益,这点操作也值了。
- 至于银行的那些现金管理产品,我个人现在用得比较少了。除非哪个银行突然搞活动,收益特别突出,不然感觉吸引力没那么大。
说白了,我这套路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主要还是在这些低风险的圈子里打转。哪个用着顺手、哪个在安全的前提下收益能稍微高那么一点点,我就往哪儿挪挪。这些都是些打理零钱的法子,风险都很低,所以也别指望靠这个发大财,那是不现实的。主要就是图个安稳,让手里的闲钱别光趴着睡大觉,能生点小钱补贴一下日常开销,我就挺满足了。
这就是我自个儿折腾下来的一点实践记录,不一定对所有人都适用,每个人的情况和偏好都不一样。大家就当看个乐呵,或者参考一下思路就行了,具体怎么选,还是得自己去体验和判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